投稿|Keep的野望与失焦( 三 )


2014年O2O热潮兴起之时,超级猩猩等新型健身俱乐部相继入场,一时之间,它们被视作是传统健身房最大的竞争对手 。
乐刻、超级猩猩等新型健身俱乐部,主打按次付费、提供标准化课程服务,本质上做的还是线下生意 。
Keep实际上是另一个物种,其更偏向产业链下游角色,底色是内容社区 。
如果keep始终选择做一款工具应用,那它很有可能触及到天花板 。工具类应用,尤其是内容型应用,普遍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用户规模存在天花板;二是基于用户做商业变现,会陷入用户体验和商业化的矛盾中 。
聚焦到运动健身领域,keep还面临着为别人做嫁衣的不确定性,当小白用户成长起来,其会不会再为内容付费,会不会继续留在这个生态里,并不好说 。
今年4月,keep副总裁刘冬公开表示,“商业化方向非常清晰,一个是运动消费品GMV,一个是线上的服务,最终希望能够在运动解决方案上产生一些增值服务 。”
如果再考虑到keepland在线下布局基本停滞,那很容易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keep在商业化上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线上,按照其现在的商业化布局,keep最终将变成一家卖健身器材、卖内容、也卖服务的电商平台 。
这样来看,keep的野心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成为下一个Peloton 。
Peloton当前是全球最大的互动健身平台,最大的特点便是将家用健身器材、互联网社交软件以及健身美体内容结合在了一起 。
从营收结构来看,Peloton收入主要来源于互联网健身产品和订阅内容两部分,前者占比更高 。今年一季度,互联健身产品为Peloton提供了79%的营收 。
投稿|Keep的野望与失焦
文章图片

keep与Peloton在路径上并不一样,Peloton首先是一家硬件产品公司,以硬件为基础延伸出平台,keep则完全相反 。
换句话说,keep与Peloton最大的不同,实际上是生态入口的不同 。Peloton以产品吸引用户,keep则是要引导现有用户购买他们的产品 。
从这一点来看,Peloton底子里更像一家科技公司,keep则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
以硬件作为生态入口的商业模式已被多次证明,最佳的代表是苹果 。但从内容转向做硬件,成功的案例却少之又少 。
如上文所述,keep自2018年全面商业化以来,在多点出击的过程中,已经有过多轮试错,王宁曾经信誓旦旦说要重做线下keepland,但最终这个计划还是流产 。曾经大张旗鼓地讲出一个包含家庭场景、生活场景、城市场景的生态故事,但去年底又再收缩,这才走上了Peloton的老路 。
如今衡量keep的成长性,无外乎三个层面:App的数据如何、内容做的怎么样、消费品卖的怎么样 。
《2019-2020中国健身房市场发展白皮书》显示,疫情期间,keep的MAU同比增长了20%,但到了2020年下半年,keep的月活数量跌回了2019年的同期水平 。
在内容方面,keep要贴身肉搏的是抖音、B站等综合性内容分发平台,且它们都在加大对垂类内容的布局力度 。
keep此前称其消费品已经达到10亿+规模,沉淀了超800万消费品用户,但重点在于增速是否可持续 。一方面在于产品是否能打,keep当前的主推产品是跑步机,但这款产品在便捷性、智能化、价格等方面,尚未表现出强势的竞争力 。
另一方面可能是keep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那就是国内健身人群的低渗透率 。三体运动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健身人口渗透率仅为4.9%,作为对比,在英国这一数据为14.9%,美国为20.3%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