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三)

【杂感(三)】本期末初二考试作文题:“甜”。我改了480份作文,好文章实在太少了。能评为优秀的(48分以上)不到百分之十,这些优秀文章以选材取胜。这一现象也真实反映大部分学生生活面狭窄,除了读书还是读书,凡是写通过努力取得好成绩的得分都不高,因为学生花大量笔墨写学习努力的苦,只是在最后写到取得好成绩,内心因成功而感到甜,这样穿靴戴帽的写法很难体现题旨。文中描写大量的“苦”味,无形之间冲淡了“甜”味。所以,这样的思路是不对的。能很好体现题旨的都是一些真正体验学习之外生活的学生,比如,有的写农村生活:和小伙伴偷西瓜,摘野果子;跟着爷爷奶奶下田;随奶奶逛集市。有的写参加学校足球队训练;有的写暑期打工自己赚钱的喜悦;有的写与小伙伴的甜蜜友情;有的写和朋友登山受照顾的温暖;有的写看奶奶做桂花糕吃桂花糕的幸福。从优秀作文发现孩子生活圈越大,经历越丰富,体验越多,写出来的文章更真实丰富,更有生命力。对于小学初中的孩子更需要生活体验才能写出好文章,闭门造车一定是虚情假意干巴枯燥苍白空洞的。生活才是写作的源头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外,也有大部分学生写父母的爱带来的幸福,可是学生写父母的爱多是停留在为我过生日、考试考不好父母没有责骂、生病得到父母的照顾。这些旧的不能再旧的题材是学生考场上脑袋空空的应急“万金油”,由此可见,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没有养成,而作为很个人化个性化的作文,需要作者对生活有一颗感恩之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真善美的眼睛,能细致地捕捉生活中感人的点滴,并动笔记录抒写,所以,写日记是培养学生积累材料、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但是,我们老师却无法坚持执行,原因有多方面的,这里不做分析。另一方面,孩子写父母的题材如此陈旧,也折射出家长日常与孩子相处缺乏精彩的互动,孩子记忆中没有鲜活的经历,笔下必然无物。
这道题的取材应该是很广泛的:
1、家庭。父母恩爱、兄弟姐妹手足情深、长幼相亲相爱的场面都可以体现“甜”的内涵。
2、学校:课堂学习勇敢挑战难题的乐观、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突破自我的满足、与同学竞争相互促进携手共进的快乐、得到老师关心理解鼓励的温暖、……
3、自然:赏得美景的喜悦、历险成长收获智慧的欣喜。
4、社会:邻里相扶相助的温馨、受陌生人帮助的温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