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你的感情,和你本身没有关系!

我们常说,对一个人,对一件东西有了感情,其实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不全面的,是停留在表面的思维。
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一下,我们真的是在意那个东西本身吗?比如想象一下你之前喜欢的是一个小猫,这个小猫你养了很久,对它很是宠爱,突然间这个小猫被别人抱走了,你长时间见不到,对此你有什么感觉?是不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特别想见它,到你见到它之后,你是不是有时会回想你和之前共处时的那些美好回忆,比如说它最喜欢吃什么,当你喂食的时候,它开心的那种表情,活蹦乱跳的样子,以及那些曾经带给你欢乐的动作等等。于是你为了让小猫能吃得更好更健康,住的更好,你把小猫托付给一个富人家,你也知道,小猫待在富人家,会比在你身边更加好,不管从生活质量方面还是对小猫的呵护方面会更加好?因此你忍痛将小猫放在了那个富人家里抚养,刚开始的那段时间里,在你家里的各个位置似乎都能感受到小猫的身影,脑袋浮现出在你家里不同的位置,小猫之前所做过的事情。但是这种感觉促使你不停地想去那个富人家看看,自己之前所送的那个小猫。现在怎么样了,有没有好好吃饭,它最喜欢的那个牌子的牛奶,富人有没有好好的喂它?总之就是不由自主的想那个小猫。
有人建议你去养一只小狗,说小狗比较好养,喂什么吃什么,也不挑食,刚开始你不同意,因为你就想要你的那只小猫,因为心里放心不下。过段时间,你慢慢接受了朋友的建议,为了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不在过多的关注之前的小猫,你养了一只小狗。刚开始你对这只小狗身上不断的映射那只小猫的那些生活习惯,给小狗吃那种小猫经常吃的那些零食,比如小鱼干,固定牌子的牛奶。但是你发现,小猫之前喜欢吃的有的东西,小狗并不是很喜欢,而小狗更加喜欢吃骨头,你有时做出的那些用于挑逗小猫的那些动作,小狗见到无动于衷,所以你就只能用另一种动作来挑逗小狗。慢慢的,你和小狗生活了一段时间,你发现你对小猫的记忆不深了,取而代之的头脑中总是浮现那些小狗与你生活的场景。每天开始研究这个小狗的爱好。以及自己做出哪些动作可以挑逗小狗摆出各种让你开心的pose。慢慢,你发现你越来越喜欢这只小狗,就这样你和这只小狗一直生活了15年。有一天你所养的那个小狗突然间生病了,你带领它去看兽医,买了好多药,也打了好多针,最后那个兽医告诉你小狗必须要做个手术,只有做手术那个小狗才有可能活下去但是手术费相当高,你支付不起,但被告知,另一个富人也挺喜欢你的小狗,答应你可以把小狗治疗好,但是治好后,这个小狗必须给那个富人家抚养。于是你再次忍痛割爱,为了救那个小狗,交给了富人治疗。富人出钱果然治好了那个小狗,于是你也遵守规则。将小狗交给了富人。于是你每天也像当年回忆小猫时的那样,不断的回忆你和小狗所处的那个画面。当时的心情也同样是感觉空落落的,整天放心不下它。
【父母对你的感情,和你本身没有关系!】其实说到这里,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说我们把那个小狗和小猫的顺序做一个对调,或者把小狗和小猫换成其他的动物。你还是付出相同的时间和精力等,遇到相同的结局。你肯定也是相同的感受——放心不下,一时间难以接受。所以说不管是小猫也好,还是小狗也好,我们并不是对小狗和小猫本身产生了感情,而是对我们以往在小狗和小猫身上所用的投入的感情产生了感情,我们放心不下的是那种情愫。而小狗和小猫只是我们的产生情愫的一种媒介。如果小狗,小猫换成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站在父母的角度去考虑,我们对自己孩子的关心是不是也是这样。父母对于孩子的关心其本质在于:自己在孩子身上所付出的那段感情挥之不去的体现呢!其实朋友间也是一样,说两个人关系好,不也是同样的道理吗?你挥之不去的是那段和好朋友在一起的那段属于你们两共同的时光。再往深的思考,其实就是你放不下你在你朋友身上所投入的感情,你好好体会一下,是不是这种感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