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笔记74|《老子》笔记74 2018-12-28

读后(一)


老子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把人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下,不断追问、反复论述万物根源“道”。表明人走出自我,建立与自然世界的联系。
“道可道,非常道”,三个不同的道,不同的脉络有着不同的义涵。“道可道”,就是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道,道理,这个道理是指自然规律,天道和人道。日月星辰的运转、四时的交替都属天道。人道,就是指人类社会的规范,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和对话来解决、建立和沟通。第三个道,就是下面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是一个探讨天地开始、万物根源的问题,这也是古今中外所有的哲学家所要讨论的天地从哪里来、万物的根本又是什么的问题,也是哲学说中宇宙本源的问题,而其中的“有”和“无”也是美学的范畴。


“有无”是老子思想中一组很重要的概念,第一章中的“有无”指的是行善之道,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就是要探究天地的本源,在哲学上这叫做“现象界或本体界”。我们要探讨一件事情就先要了解其起因、源头,即本体。表面上现象的玄玄虚虚,实际上是为了使我们打开思维、深入探寻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源问题。
《老子》第十一章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就是说,车轮的中间是空的,辐条插在中间就可以运转,这就是“当其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空的空间是无,有了东西才能用。“有”与“无”缺一不可。“无”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与艺术结合起来,我们可以想到,在中国绘画传统中,“留白”是很重要的,西方的油画追求满,中国画追求留白,以空白来衬托整幅画的特性。这也是“有无相生”从哲学概念转化到艺术范畴的应用。
【《老子》笔记74|《老子》笔记74 2018-12-2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