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就该丢进垃圾桶

在现在的中国,出版业空前发达,市面上每天出版的书籍不计其数,简直比男人射出的精子还要多,数量是多的吓人,可质量呢?它们往往名字唯美封面精美,但是书中的内容却是幼稚园水平,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在这些写书的人当中, 其实大部分都不是爱书之人,长期保持阅读习惯的人写出来的东西绝不会是这样的。我曾经在十几本新书里面都找不出一本令我满意的作品,我从失望变成了绝望。天天看这些叽叽歪歪的东西容易头昏脑涨,不过我有了新发现,这些一次性的垃圾书缺点很多,还有不少共性,有的还耍了不少小聪明,今天盘点一下。
第一,文配图,有点毒。
【垃圾就该丢进垃圾桶】这是我最受不了的一种投机取巧的方式,我一直认为书就是书图就是图,干嘛要把两者混为一谈,到最后的结果就是书不像书图不像图,画虎不成反类犬,成了四不像的麋鹿,你看有哪本中国古籍里面还配图的?你看人家靠文字就可以感动读者,靠文字就可以成为经典,靠文字就可以流芳百世,好书是写出来的,不是靠一些花里胡哨的图片给堆砌起来的,垃圾就是垃圾。既然你们写不了那么多字就不要写了嘛,当然这也不能怪你们,字不够就得图片凑了,不然怎么凑成一本书呢?看来以后我也要学乖了,写不了多少字的时候就多拍几张生活照、艺术照、风景照加进去,图片越大越好,一张图片最好占一页纸,这样就不用写多少字了,实在不行就去网上多下载几张精美的图片,这样就省事多了,连买相机的钱都省了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拍的照片不好看了,再也不用担心拍照两分钟,修图五小时了。
第二,分段分到死。
以前看古龙的武侠小说的时候我就发现这哥们喜欢分段写,恨不得一句话一个自然段,《大人物》尤为突出,不知是否囊中羞涩了,反正我觉得他有多拿稿费之嫌。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初中写作文的时候耍的一点小聪明,明明一段话的最后几个格子恰好写完,可是我偏偏要赘述几个字,然后又另起一段写,这样多重复几次就可以让自己的文章看起来很长了。我这顶多算是偷懒卖滑,可是有一些人出版的散文集,里面总是出现对话和诗歌。写到这时,我不经想要吟诗一首了:
白天有个太阳
晚上有个月亮
太阳圆圆的
月亮弯弯的
弯弯圆圆
真好看咧
哎呦,我去,我实在是编不下去了。
第三, 装模作样,班门弄斧。
我特别不愿意看到在一篇文章里面有人把一些重要的句子用粗的黑体字给标出来,并且还要重复一遍,放在标题的前面,生怕别人不知道这句话是重点句子,这我就搞不懂了,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那重点句能有多重要啊?单独给放在前面,会让人觉得很突兀,有点莫名其妙,你说你这不是在装模作样班门弄斧吗?还有我发现无论哪本书,几乎都会出现同一种情况,就是前面写的还看得下去,看到后面就完全看不下去了。看来编者和作者都是个聪明人,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文章写的好哪些写的烂,好的就放在前面,烂的就放到后面,都知道人看书的习惯,都是从前面往后面翻的,而我恰好相反,我偏偏要从后面往前面翻,我一翻如果发现都是些图片和访谈记录的话,那我就不看了。
第四,喜欢写正确的废话。
这是一个很多作家通常常犯的毛病,他们表达一个东西或者说明一个道理的时候常常要写三千个字才能说清楚,从各个方面来验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生怕说服力不够。经常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列数据这两种类型,还有一种类型就是总是喜欢引用一些死人的话来做开头和结尾。这样的书籍太多了,像这种毫无新意一脱裤子就知道拉什么屎的文章反正我是欣赏不来,虽然写的长,但看多了会有一种味同嚼蜡的感觉,看着看着很容易睡着,看来对治愈失眠还是很有帮助的。
第五,越俎代庖。
本来是一个好好的大明星,不知是为了想多赚点钱还是想证明自己有文化,或者是出于什么原因,但甭管什么原因,你们这些明星们通通都到出版界凑热闹来了,差不多都想出本书。你们以为写作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以为只要把话说顺了字数凑够了就行了,难道真是这样?真的不需要一点技术含量的吗?不就是写本书嘛,简单的很,可结果呢?写的文章比小学生写的日记都不如,比流水账还难看,我真的很怀疑你们自己是否看的下去,要是连自己都看不下去,读者就更看不下去了,要不是你们是明星有名气,傻逼都不会跟你们出版的。
写作,至少在我看来是一件值得敬畏的事情,哪怕你不懂我,我不怪你。永远不要以一本书的封面和名字就判定了它里面的内容。我始终认为不在自己审美范围内的书籍都是垃圾,垃圾就应该丢进垃圾桶里面去,那是它最好的归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