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答案就是没有标准答案

在校报这边给别人改稿子,很多时候都是头疼的,涉及到字句的改动,往往会很纠结。我们平时说话聊天,多说几个字,少说几个字,个别字词用得不那么准确,无伤大雅,别人都挑不出毛病,但是偏偏上了纸面,就不得不顾忌很多东西——这个字应不应该加?这个词用在这里合不合适?这个句子是应该放在文章开头还是应该放在结尾?凡此种种。更闹心的是,还有各种只能感觉出来却描述不上来的语言问题,其中包括语病以及表达上的缺陷。对于一个追求文字完美性的文字编辑来说,简直就是煎熬。
我知道涉及文字的事情不是强求就能有的,那是一种需要感觉才能做好的事情。我和小采访人员们也一直在强调一件事,多积累,多找感觉。这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之前我就有这样的感悟:想把一件事用文字表达出来绝非易事,而用文字表达得合情合理更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单拿一件事来说,如今网络时代,通过wechat、QQ相互联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在网络上聊天无外乎有两种基本方式,要么打字,要么语音。往往我的选择是这样的:能打字的尽量不语音,非语音不可的得先和对方说清楚。之前也有朋友问我为什么很少语音,我说嫌麻烦,她很惊讶,我想如果这么说很多人都会惊讶,明明是打字麻烦好不好!
我说的麻烦不是正常理解的麻烦,正常来看,打字费时费力,还不好操作,语音多方便,一按一松即可。这是表面,平时写的机会多,就更能体会到说与写之间的差别。其实写是需要经过两遍大脑的,想了一遍,然后写出来的时候又看了一遍,就像过筛子,层层筛选之后,表达出来的东西,一定是更精华的。有一个词叫“口无遮拦”,虽说是个贬义词,但细想一下确实有其道理——说出来的话,往往是含有很多杂质的。所以为了避免麻烦,我宁愿打字多想一个环节,把我最想表达的东西给别人看,免去其他无关的内容。
回到我最初抛出来的话题:想用文字表达好绝非易事。文字表达需要多想很多东西,过滤掉脑袋里的干扰项。想的多了,就会涉及到更多的问题,该用什么词,什么句,怎么说,什么地方说……改稿子的时候一般都会问大家,这样改好一点还是那样改好一点,得到的回复也是很难统一。部门的人都说每次做统稿工作都很纠结,看别人的表达方式,始终觉得不够完美,但是自己去改,也左右为难该怎么表达。

【标准答案就是没有标准答案】有朋友在QQ里提了一个问题,大概内容是这样的:当初你拼尽全力去保护一个人,而当危险真正来临的时候,那个人却站在高处冷眼旁观,这是一种怎样的处境,怎样的心态?
我和他探讨了我自己的想法,我说合情合理地做一件事很难,每个人的境遇不同心态也不同,如果想清楚了当初为什么要做那件事,可能就会释然。他接着问,我们会不会渐渐被岁月打磨成那样内心毫无波澜之人?我说顺其自然,毫无波澜也不见得是坏事,说明看淡了,对是是非非不那么在意了。
我解释了很多,最后他告诉我说,我把事情看得太过于复杂了。我瞬间就乐了,其实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我们本身思考的过程就是一个复杂化的过程,什么也不想固然很简单,那为什么还要想?所以可以说很多时候思考是没有必要的,过分的思考只会增加忧虑感,我们没有必要讨论谁谁谁做那件事的意义,没有必要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别人,时间,会让一个人变成他想成为的样子,看似冥冥中注定,实际上就是自己无形中做出的选择。我回复他四个字:干就完了!
太复杂,说得再多,想得再细,也不如实际来得更彻底。很多时候,我们都想得到最为准确的答案,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时间做……会有那么多确切答复吗?不会的,生活不是拍戏不是表演节目,连剧本都没有,如何往前走,情和理,说白了就是靠感觉。如果别人问我什么什么事的标准做法,我会说没有,你做的和我做的不可能完完全全一样,更有可能完完全全不一样,所以,我的思路不见得适合你,那么,这个时候,反而没有标准答案也许才是标准答案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