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QQ情怀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自从微信越来越流行后,QQ似乎被打入了冷宫。前段时间和闺蜜聊天时,她说,你怎么都不用QQ了,那里面满满的是青春的回忆啊。猛然间触动心弦,是啊,当初那个深深爱着的QQ及空间呢,大学毕业三年多里就极少去翻看和发表动态了。最多也就是把留言板当成记事本记录一些事,数量也是屈指可数的。于是再次进入QQ,往日与之相关的事浮现在眼前。
第一次知道QQ是2007年。那是教了我们一年的数学老师要返回上饶了,给我们留下的他的号码。
有QQ的那年是高一上学期2009年,那时每周有一节信息课。还是同学帮忙注册申请的,记得昵称就是“小精灵”,然后每周就极其盼望这节课。开始各种加好友,第一时间是输入那个老师的号码,因为很喜欢这个老师,又担心他把自己给忘了。那种小心而紧张的心情现在仍然印象深刻。
文章图片
那时候的头像大部分是这样的
那时候的我们总想着每天登录而升等级,毕竟有手机的人及其少数,而每周一次的信息课远远满足不了需求。所以就会互相委托其它班的同学或好友,当上课时帮忙登录。而比谁的等级高,也成了日常的娱乐消遣。高中学业压力大,后来高三没有了信息课,难得的休息时间,会偶尔的借同学手机登录一下,好希望看到有新消息。翻翻几个好友点开头像看看。
到了大学终于有了自己的手机,对网络也更加熟悉了。那时候疯狂迷上QQ,还另外申请了两个小号,每天轮换着登录够活跃时间。而每天最开心的事情是尽情的在网上聊天,到各个同学朋友的空间逛逛。逛空间是当时的一大乐事。经常给别人留言,“来看看你哟!”“开开心心的啊!”也常常收到别人的留言,真的会很开心。而似乎谁的留言多,就证明人气高,所以一般都会说“互踩哦”“别跑堂啊”。
那时候每一点事情都要写出来,常常发表一些无病呻吟的小心情,真的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发完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刷新看看有没有新评论,最喜欢看到的是与我相关多少+,而每一条都会仔细查阅,并斟酌回复。全部回复完之后还要认真检查一遍,生怕有漏掉的或者词不达意的地方。一有新照片就往相册传,给每个相册拟好名字,选好封面。日志也是我最喜欢的功能,东拼西凑写的一些东西都要好好布板,选音乐找信笺。如今看来,文笔拙劣,也比现在的水平高多了。
一个头像一个昵称一条签名档便是自己的名片,所以总是绞尽脑汁的想。因为自己是很多年不会换这些的人,所以更加谨慎。并且所有的东西都是要有意义的,是能够经得起时间的冲刷的。再经过深思熟虑后,选用了平凡而普通的三叶草作为头像,意在寻找幸运的四叶草,也鼓励自己越努力越幸运。而昵称则是“浅笑安然”亦或“安然”,有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之境,希望一生平安喜乐,不知流年。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那时候最想去逛的空间,往往是自己思慕已久的人。去一次,简直想翻个底朝天。像个怀着隐秘愿望的小偷,看日志、看留言、看说说、看相册,寻找每一点他的足迹。最可气的是,访问人家空间还怕被知道。明明每天都想去,奈何只能默默的等个几天,待时机成熟再去。明明很想留个言,很多时候也是恋恋不舍离去,或故作轻松的留下“来看看你哦”,生怕被人识破。同时我们也会去朋友好友那转转,说上几句话。特别是过年过节时,想好每一句特别的留言,在特别的时间里点开他们的空间,把祝福的话语留下。
而当微信活跃起来后,我也随着大流注册了微信。时不时的翻翻朋友圈发个状态,看到别人的也会随手点个赞,而微信的一个功能是可以分组设置动态可见且只有共同好友才能看到评论,浏览也不留痕迹,因此也多了一些神秘,但同时也少了一些乐趣。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微商广告点赞投票砍价等,在如此盛行下使用频率远远超过QQ,但发表心情的频率却越来越少了。相对于QQ来讲,微信简洁明了,就是图片加文字视频等,不再有那么多分类。可是在我觉得那种可以留念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翻看某个人朋友圈的兴趣逐渐递减,要不就是三天可见,要不就是零星几条,又或者一天好几条,想要了解下半年的状态,估计也会翻得够呛。
【那些年的QQ情怀】随着年龄增长,那些熟悉的好友的活跃动态却越来越少。如今,终于“识得愁滋味”,却连”天凉好个秋”也绝口不提了。我们沉默着,闭口不言,似乎这是成熟重要的标志。而QQ自然也被冷落了下来。我们有了新的朋友,新的朋友圈,渐渐离开了这里,就像我们的青春一样,终究曲终人散。Q空间,仿佛一处被弃置的森林小屋。曾经那些惹人欢喜惹人忧的小心思,落满了灰尘,越来越看不出它们本来的面目。原来会删除一些东西,而现在连个表情都不舍得删。因为,这里永远存放着我们最最可爱的青葱年华。知心的话,千言不缀。醉人的酒,千杯不醉。愿它保留最本真的模样,在时光的发酵中,愈久弥香。
推荐阅读
- 慢慢的美丽
- 那些年我们玩过的街机
- 那些反串过的艺人-最是美色如醉人
- “沉溺”疫情
- 今年是人生最好一年的战略规划
- 你觉得,写作需要情怀吗()
- 【挑战日更】Day6.《终身学习.10个你必须掌握的未来生存法则》摘录之三
- 老年状态
- 糖尿病肾病那些事儿
-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流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