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一、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在社交中的体现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两面三刀时,会说他“就像带着假面具生活”,面对老板,他趋炎附势,面对自认为没有利用价值的人,他态度敷衍。“面具”这个词,在我们的印象中,自带贬义,谁都不愿意和“假面具”沾上边。
事实上,在心理学中,“面具”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由瑞典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提出(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荣格是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的得意弟子,在荣格理论研究的后期,他自创了“人格理论”,并提出“人格面具”概念。
人格面具(persona)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指演员表演时佩戴的面具。荣格借用“人格面具”一词,运用到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中。
他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不同的对应机制,来适应不同的环境。一个人所具备的所有对应机制,就是人格面具。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文章图片
从婴儿开始,刚刚出生的时候,最先记住了妈妈的样子,在互动中形成了最原始的“ 婴儿面具”和“妈妈面具”。
到了读书的年纪,每个人的“学生面具”开始形成,如果因为成绩好被推选为班长,又发展出“好学生面具”和“班干部面具”。当有同学向你请教问题,你的“老师面具”初露倪端。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进入职场,除了职业特性形成的面具,例如“律师面具”、“警察面具”,你还有“下属面具”,“领导面具”,或者“老好人面具”配合着你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
如果你被同事算计,你特别生气,甚至想报复,此刻你带上了“坏人面具”或者说“复仇者面具”。
当然,每个人都会有“好人面具”,就算再十恶不赦的人,也有内心善良柔软的一面。
概括来说,每一个人格面具都是当时心理活动的外显形式,在长期使用中,不断巩固定型,当再次遇到类型场景,面具自动被激发,就像上学的时候,班长一喊“起立”,大家齐刷刷站起来,一边鞠躬一边说“老师好”。
概括的说,“人格面具”是我们人际交往的产物,它们来源于社交,运用于社交。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文章图片
二、真面具?假面具?
有人可能会质疑,这不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假面具”吗?为什么不能表里如一,只用最贴近自我的“真面具”生活呢?
事实上,面具没有真假之分,不同的面具形成不同的人格,一个面具对应一个子人格,子人格没有真假之分,因此面具也没有真假之别。
在荣格的理论中,人是具有动物性和社会性的,而人格面具就是社会性的体现。
人类所有的心理活动全部通过面具来表达,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新增的面具都是我们不断社会化的体现。
其实,我们也从中国的儒家思想来理解。荀子的“性恶论”和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有着相通之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主张“化性起伪”,认为人性本恶,放之任之就会社会动荡,所以要对人加以礼义教化、法度约束,通过后天的努力,弱化动物性,不断向善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
古有诗云,“涂脂抹粉匀,转眼四时春。莫笑三分假,方为座上宾”,中国自古认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何演好这出戏?全部靠面具。
面具何其多,关键看场合。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文章图片
三、如何用人格面具理论化解社交困扰?
从上面一系列面具的形成中,可以看出,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形成新的人格面具。在社会互动中,面具越来越多,人格越来越丰满,越能适应不同的环境,社会性越来越高。心理健康的人,人格面具之间和谐共存。
然而,面具越来越多,难免形成冲突。人格面具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所有的心理冲突都是“面具冲突”。由此而形成的心理障碍都来自“面具障碍”。
本文不探究引起器质性病变的心理问题,而是解析我们的社交生活中常见的困扰:选择困难、墨菲定律、社交恐惧,来看看人格面具是如何作祟的,我们如何通过人格面具理论来缓解困扰。
第一种、选择困难症
成因:“面具对抗”使人纠结
在面对选择时,我们通常会综合考虑重要因素。人格面具理论认为,做决策是一个人所有面具的集体决策。但是,如果你的“支持者面具”和“反对者面具”互相对抗,就会让人选择困难。
在《隐形的人格》这本书中有一个典型案例,这位先生考虑的太多,导致什么决定也做不了。
比如,他想找工作又不想找工作,原因是他怕自己找到了工作,占用了别人工作的机会。他想帮助别人,又不想帮助别人,帮了别人了呢,怕人家说他傻,不帮呢,又觉得做人不能太自私。
有一天他遇到一个悍妇,被训的狗血淋头,他气得想打人,但又不敢打。一般人过一阵子也就好了,他却开始自我否定,一个声音说,“我血气方刚,为什么不打她呢,太窝囊了”。另一个声音又对他说,“法制社会不能这样”。第一个声音又回来了,“你太没出息了,只知道压抑自己的情绪。”长期以往,他最后什么也做不成,工作没有找,助人为乐没有做,当然了,也没有报复悍妇。
太纠结了!在我们看来,这些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从人格面具上来分析,他问题的根源在于“好人面具”和“普通人面具”之间的长期对抗。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文章图片
运用“面具分化法”找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在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动力论中,精神的三部分是“本我”(代表原始欲望),“自我”(调解“本我”与“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和“超我”(代表道德和良知,遵从完美原则)。
在这个案例中,“好人面具”代表他的“超我”,一切从最完美的角度出发,“普通人面具”则是“自我”,会为自己考虑,不完美但更现实。这两个面具势均力敌,导致他事事纠结,选择困难。
改善问题的关键在于,分化两种面具,找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先让对抗的两种面具对话,“为什么要做好人,排斥普通人?”,“为什么要做普通人,排斥好人”?在对话中,找到“抬杠”的两种心理状态的异同点,区分出它们的主导场景。
在选择困难症的案例中,黄国胜医生要求他自己做出决断,到底要让哪个面具占主导。他权衡再三发现,“做好人太累了”,他找到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声音,决定让“普通人面具”占主导地位。
这个“做普通人”的倾向性,他对自己的要求不再那么苛刻,不再想要两全其美,可以踏踏实实的做个普通人。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文章图片
第二种、应验的墨菲定律
成因:“面具干扰”引发的事与愿违
最具代表性的日常困扰就是“墨菲定律”,俗称怕什么来什么。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面具干扰引起的。
面具干扰和面具对抗不同,上面所说的面具对抗的特征是,我们的内心明显有两种声音在互相较劲,又想这样,又想那样,没办法统一做出决定,最后什么也做不成、做不好。
而面具干扰的特点是,我们很清楚自己要做好一件事,并且为之努力,但是总有一个力量在拖后腿,干扰着我们的努力,影响最后的结果。
例如,平时工作压力大,经常失眠,到了周末早早躺倒床上,酝酿睡意,但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明明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为什么还是睡不着?因为,我们越怕失眠,内心紧张,就越容易失眠。
例如,为了参加一个比赛,你苦练很久,准备充分,信心满满的想要一举夺魁,心里有一个念头,千万不要临场发挥失误啊,可惜,墨菲定律又一次应验,比赛结果不尽如人意。你百思不得其解,是自己心理素质太差吗?
在人格面具理论中,面具是成双成对出现的,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人的两种对立的心理状态。
有一个面具想把事情做好,叫做“成功面具”,就会有一个不想把事情做好的面具,叫做“失败面具”。但问题是,在我们不自知的情况下,当“成功面具”的成功意愿越强烈,“失败面具”的抵触心理也被带动起来,两者的关系不是此消彼长,而是水涨船高。
这时候,“失败面具”能量不亚于“成功面具”,因此形成了严重的干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成功的愿望太强烈,反而搞砸了,越是不能接受失败,结果越是让人失望。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文章图片
运用“面具整合法"让你用一颗平常心面对事情的结果
如何判别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在人格面具理论中,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的所有人格面具是否统一。
如果不统一,就会打架,人就会出现各种困扰。所以,对于事与愿违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整合面具,把不和谐的人格面具统一起来。
第一步,让两种面具互相辨识,称为“对话”。就好比,你听说一个人同事非常难合作,可是你正好有个项目要和他打配合,心想自己怎么这么倒霉。你是准备带着负面情绪去合作,越少沟通越好,还是先和他正面交锋一次,感受他是否真的难以合作,可以如何更好的互相配合呢?职场新人会选择前者,而职场老手一定会先理顺人际关系,再开始工作。
在面具问题上,也是一样,不接受自己的另一个面具,尤其是“失败者面具”,就会压抑它,压抑的面具就会找机会爆发,让你明明想做成一件事,却最终事与愿违。此时,不如让两种面具对话,“你为什么想成功?”“你又为什么想搞糟?”“你能接受失败吗?”“失败了会怎样?”
第二步,让两个不同的声音碰撞之后互相平衡并接纳。当你整合了两种面具,也就是接纳自己可能失败的结果后,你便和自己和解了。
用年轻人常说的“佛系”心态是很好的办法。首先在行动上做足准备,同时在心态上保持淡泊,往往一颗“平常心”更容易让我们得偿所愿。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文章图片
第三种、社交恐惧
成因:“面具投射”让你害怕被关注
一想到要出门就焦虑、害怕见人、害怕被人笑话、不敢拒绝别人、不想引起关注,这些轻微的社交的恐惧症状让越来越多的人宅在家里,在网上聊天幽默风趣,一见面判若两人。
这和自信程度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还有“面具投射”在作祟,也就是说,你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强加到对方身上,形成了“别人面具”,自以为有了“读心术”。
例如,大家聚餐的时候,有人看了你一眼,你正在啃鸡腿,心想,“坏了,我端庄的形象全无,别人肯定觉得我平时都是装出来的,今天的丑样子才是真面目。真不该和他们一起吃饭!”其实,说不定别人只是朝你面前的餐盘看了一眼,确认一下是不是还有鸡腿。
所谓“别人面具”只不过是你想象出来的,是你自己的心理活动,这个面具总是让你认为自己表现不好,被人嫌弃。
而你不但把“别人面具”投射到他们身上,以为他们在负面评判你,还强化了自己的判断,下次也不愿意出来聚餐了,你的病情一步一步的在自导自演下,越来越严重。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文章图片
运用“面具重建法”启动新的面具,在社交场合游刃有余
一个人无法适应某个场合,是因为他没有合适的面具去应对。比如,女性第一次怀孕开始形成“准妈妈面具”,有些女性无法适应,正是因为“准妈妈面具”还不完整。
有社交恐惧的人,一想到要出门见人,马上产生焦虑情绪。“出门见人”是一个触发点,术语叫做“情绪按钮”,一想起来,马上让他感到焦虑,把“别人面具”投射出去。
帮助患者新建一个在各种场合游刃有余的“社交达人面具”,可以缓解社恐症状。
每当紧张焦虑的“情绪按钮”出现时,启动“社交达人面具”,给自己更多自信,减弱“别人面具”的影响,不要过度揣测他人的看法,你没有读心术,别人也没有那么在乎你的行为。多次练习后,让“社交达人面具”掌控你的社交场合。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文章图片
四、本文总结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解决这些让人内心纠结困扰的问题,最重要的什么?
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有时候,我们以为听从了内心,但其实你并没有听到最真实的声音,才会产生各种问题。
这也是人格面具治疗法的精髓,首先面具之间的识别,让你知道自己到底有几种声音在对抗。然后是面具之间的平衡,让你找出内心最渴望的声音浮出水面。
每个声音应该被听到,也就是说,每一个面具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前文提到你被同事算计了,在愤怒下表现出“报复者面具”,这并不等于你要去犯罪,这样的面具是正常的、合理的,在适用场景下出现,应该接纳它,不要排斥它。
因为,你一旦否认面具的合理性,必然会导致压抑。而长期压抑,总有一天会爆发,或者以你不曾想到的形式分化成其他面具,间接影响你的身心健康。
我们平时的轻微心理问题,可以用人格面具理论解析,不管你是否了解心理学,通过简单的面具识别与分析,找到心理困扰的成因,优化我们的社会性。
通过面具分化、面具整合与面具重建三种办法改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问题。
人生如戏,带上面具,每个人都是演员,请选择最自洽的面具登上属于你的舞台。
选择困难、事与愿违、社交恐惧(用心理学解析,助你成为社交达人)
文章图片
互动区
你在社交环境中有怎样的困扰?人格面具理论对你来说有帮助吗?
欢迎@海小伦读书分享你的故事,评论区见。
我是海小伦,新闻传媒硕士,热爱读书与写作。
硬核书评,温情故事,与你分享,与你共读。
陪伴你的成长,一起成为格局更大的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