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治愈懒癌的

上周,去见一位商务合作上的同行朋友,见到我款款而谈,她说“一看你就是那种自控力很强,时间管理得非常好的人“,我笑而未语。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码字懂设计,撩得了用户,脑洞开得让所有人都错愕,除了这些,你还得懂得技术,懂得商业转化,这是对互联网品牌营销人员的要求。加上最近新近的90后小伙伴们,涉猎太多,基腐宅二次元、原研哉、三体等,感觉自己再不加把劲后面便是万丈深渊。

于是默默地给自己下指标,每个月读两本书以上。由于经常加班,晚上回家还要陪孩子,读书时间特别少,上班路上半个小时,每天下班路上半个小时,每天晚上10点到凌晨以及周末的零碎时间。以下是我最近两个月读的书:


我是如何治愈懒癌的
文章图片
“自控力强“”勤奋“”韧性“以上可能是你读完之后的感知,但是你的感知中80%是假象。事实是,今天上班特别累,晚上就放松放松看综艺节目;已经看了一个小时了,刷刷微博刷刷朋友圈吧;今天状态不好,读书效率会低下……
我觉得自控力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真的是伪命题,除了那些每天坚持夜跑以及像扎克伯格、乔布斯那样的大人物,都是极其优秀的人。治愈懒癌应该是每个人一生都要奋斗的事业。
有一位以前的同事,生完孩子之后说是为了照顾家里,找了一家小公司做助理相关的工作,每天工作量特别少,上班的时候淘宝、刷微博,下班时掐着点回家。因为工作简易,工资低,老公担负了整个家庭的重担,经常加班出差,喝酒应酬,有一次酒精中毒还进了医院。你过得舒适,自然有人在帮你承担痛苦,而这个人就是你的至亲。
“如何才能多涨点工资呢,我也不能像你那么拼啊,要照顾家里“
”可是你每天晚上7点到家,我每天晚上9点到家,你能比我多的也就2到3个小时,这样划算吗?因为你上班的8个小时也并没有在照顾孩子和家庭呀“
根本就不划算,你占着要照顾家里的茅坑,但是每天只比别人在家的时候最多3个小时,既没有充分的精力照顾家庭,工作上还毫无成就。
她周边的同事,基本上都是“老板今天不在公司,可以不用干活“”上厕所看韩剧“”上班淘宝刷微博“。在舒适区呆习惯了,害怕改变、害怕压力,而孩子和家庭成了她最好的借口。在这样的环境,任谁都不可能做到自律,久而久之,”恶性循环“就会开始上演,也许等到你失业下岗的那天才能潘然醒悟。
逃离舒适区是治愈懒癌的根源,这也是是我时刻警惕自己的事情。找工作需要有挑战性,有学习和进步的空间。如今的同事们,北大清华硕士生也就算了,还个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对于方案、对于逻辑要求非常高,如此这般,你不懂点东西都不好意思说话。
既然是如此,当你自己真正去做的时候,懒癌还是时不时会犯病。经常默默地听完同事的高谈阔论之后,连续几天努力读书,但是很快鸡血就用完了。
如何治愈懒癌呢?
首先找个自己想要达成的对标人物,由于周边没有做品牌营销很厉害的人,所以我的对标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家公司的首席品牌官的招聘要求,虽然我并没有想要跳槽,但是首席品牌官确实是我追求的职业目标。其实最好这个人是你身边的人,除了可以仰望外,心理感觉上还能触得到。


我是如何治愈懒癌的
文章图片
记录下来,偶尔看一看,自己离这个要求到底还有多远,还需要具体做些什么。无法获得鸡血,但是能够帮助自己滤清思路,就是赶紧多读书多码字。
第二,看完每一本书,都要想办法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上个月我看完《人类简史》,作者用数据、心理学、历史阐述的观点,颠覆了我之前接收到的一切逻辑和观念。极力推荐给别人时恰巧有一位同事看过,共同探讨“作者为何这么极力贬低人类“人类在短短时间内统治了全球是历史趋势还是人为”,一起沉浸在同样的虚拟世界中自嗨。就像以前追星,找到同类一起共筑我们的理想化、浪漫的世界,从而去满足我们的某些缺憾。
并且,每当读完一本书,我必定要上豆瓣去发表长篇阔论,偶尔也写得不着边际,但是在别人的互动中能够获得很多赞赏和鼓励。当然偶尔也在朋友圈里写点读后感,炫晒秀一下自己是个高逼格、有文化、有追求的文青。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舞台,每个人都需要观众和掌声,在这个自由人文主义的时代,更需要。
而我小C朋友的方式特别奇特,每次她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只要达到她就买奢侈包,而且买最贵最新款的那个。“买个包几万块,值得吗?”,“因为我的精神值得,我的劳动值得。”所以她的每个包都有故事,每天背着就有满满的成就感。
第三,成为报刊媒体的专栏作家。
从小码字到大,小学还得过市里“母亲节”作文大赛一等奖,上高中大学时做板报、做校刊,可惜工作两年之后就不再继续坚持写东西了,以至于现在都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作品。
【我是如何治愈懒癌的】写文章就是给自己一个学习的机会,重新看世界。而写文章的基础是你得涉猎各方各面吧,你得有清晰的逻辑,你得对生活有充分的思考。所以我死皮赖脸地成为了朋友非常知名报刊的专栏作家,由于纸媒的缘故,经常被毙稿,至今还没有独立发表过,但是他每期都逼着我写稿子,而我也非常愿意。慢慢地开始给、LinkedIn写一些文章,以此来监督自己多读书,多码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