渑池县已失,孟津也被围困,纣王怎么还有心情赏雪“作妖”呢()

五关尽失,孟津将大战,苏妲己任务即将完成,为何还要节外生枝?
嗨,大家好!号虫子天下原创文学点评第六百零八期上线啦!上一期,虫子天下给大家说的是,许多诸侯比武王姬发先到孟津,却愿意等待数月,也不敢直接攻打朝歌的事情!看来,袁洪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帮助姜子牙和武王!这一期,咱们继续来聊聊小说《封神演义》的故事。
由于袁洪不去援救张奎,导致渑池县的张奎战死,于是渑池县已失!而在渑池县之前,姜子牙和武王已经在阐教的帮助之下,连克纣王的五关!于是乎,就形成了一个对纣王极为不利的局面,那就是渑池县已失,孟津也被围困!
虽然说,在袁洪、吴龙和常昊三个妖怪的初战之下,姜子牙这边也损失了两个诸侯,但是孟津被围困也是一个事实!虽然袁洪取得了第一战的胜利,但是对于姜子牙而言,并没有什么损失,他的阐教门人弟子还在,他的大军还在。孟津也即将面临一场大战!
但就是这样一个局面,就是五关尽失、孟津将大战的局面,也没让纣王有所警醒!那么面临这种局面,纣王怎么还有心情赏雪“作妖”呢?
渑池县已失,孟津也被围困,纣王怎么还有心情赏雪“作妖”呢()
文章图片
其实,纣王在得到五关尽失、孟津将大战的消息的时候,内心也是很震惊的!只是由于袁洪的小胜,给了纣王一个信心,那就是孟津不失,朝歌就很安全!恰好此时,天降瑞雪,纣王的心情变好了,才开始和苏妲己等人一起赏雪!赏雪就赏雪呗,为啥还要听从苏妲己的建议,来了一个“敲骨剖孕妇”的故事呢?这不是明显的在“作妖”吗?
说到苏妲己,就不得不提苏妲己来到纣王身边的目的!
其实凡是熟悉这部小说的人都应该知道,苏妲己之所以会来到纣王身边,就是要帮助女娲娘娘完成祸害纣王、断送商朝天下,从而给女娲娘娘出口气的任务!而现在,姜子牙和武王已经来到孟津,即将打到朝歌城下,眼看着纣王的天下已经不复存在,苏妲己任务即将完成,为何还要节外生枝?
苏妲己的节外生枝,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就是前面咱们所说的,建议纣王“敲骨剖孕妇”的故事。由于这段故事太过惨烈,在这里虫子天下就不再进行摘录了,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看下原著当中的故事情节的描写!
渑池县已失,孟津也被围困,纣王怎么还有心情赏雪“作妖”呢()
文章图片
【渑池县已失,孟津也被围困,纣王怎么还有心情赏雪“作妖”呢()】其二,就是逼走纣王身边最后的亲人!
从皇后到贵妃,从殷洪殷郊到比干等人,自从苏妲己来到纣王身边之后,基本上都被苏妲己给赶尽杀绝了!但是,当姜子牙和武王到达孟津之后,纣王的身边,还是有几个亲人的,他们就是箕子、微子启、微子衍三人。
这三个人,都是纣王最后的亲人,在纣王的身边,多少还能提醒纣王少犯点错误的行为!可是,就是因为一个“敲骨剖孕妇”的故事,苏妲己硬是将这三个纣王最后的亲人,给逼走了!对此,在书中第八十九回《纣王敲骨剖孕妇》中,是这么写的:
纣王见微子等齐来谏诤,不得已乃曰:“听皇伯、皇兄之谏,将箕子废为庶民。”妲己在後殿,出而奏曰:“陛下不可,箕子当面辱君,已无人臣礼,今若放之在外,必生怨望。倘与周武构谋,致生祸乱,那时表
受敌,为患不小。”纣王曰:“将何处治?”妲己曰:“依臣妾愚见。且将箕子剃发,囚禁为奴,以示国法,使人民不敢妄为,臣下亦不敢渎奏矣。”纣王闻奏大喜,将箕子禁囚之为奴。
从上面这段描写当中咱们可以看出,本来纣王在微子启、微子衍两个人的劝说之下,已经打算将箕子贬为庶民,这已经是对箕子很大的惩罚了!但是苏妲己却横插一杠子,认为这不足以警示其他大臣,建议将箕子“囚禁为奴”!而昏庸的纣王,居然同意了苏妲己的建议!
渑池县已失,孟津也被围困,纣王怎么还有心情赏雪“作妖”呢()
文章图片
虽然虫子天下对于商朝的处罚不是很清楚,但是也知道,将箕子“囚禁为奴”,是对箕子人格的侮辱,比贬为庶民还让箕子难以承受!于是乎,箕子、微子启、微子衍三人,带着商朝宗庙的牌位,离开了纣王!
虽然这一切,都是纣王自己在“作妖”,但是背后的始作俑者就是苏妲己!那么,苏妲己为何还要在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还这么节外生枝呢?
其实咱们只要仔细回味一下这些故事情节,就不难发现,苏妲己之所以会如此的节外生枝,就是想让纣王众叛亲离,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的下场!因为虽然姜子牙和武王连克五关,让纣王的五关尽失,渑池县已失,朝歌没有了屏障;虽然孟津被围困,即将面临一场大战,但是在纣王的身边,还有不少亲人和忠臣。如果不想办法将他们铲除,朝歌也不是那么轻易的就能拿下的!
所以,纣王虽然有心情赏雪“作妖”,实际上是在自掘坟墓!只是苏妲己等三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节外生枝,也是在给自己自掘坟墓!
依据事实,说出真实的感想!感谢您的阅读,欢迎关注虫子天下,看更多有态度的原创文学点评!如果你同意虫子天下的点评,希望能得到你的点赞、分享和转发!如果你不同意虫子天下的点评,虫子天下恭候您的意见!(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