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五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就向我们明确的提出了读懂学生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立于主体地位,因为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只是靠教师的传授,更主要是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读懂学生,就需要走进学生心里,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兴趣等。
一、充分了解学生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总体看现在的学生表现出好强(比赛做题)、好奇、好问。好强,表现为任何事情不甘落后,敢于挑战和超越他人与自我,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好奇,再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好标新立异,好奇思妙想;好问,好向教师质疑提问,好追根问底,寻根溯源。学生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追求个性发展,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培养他们成长、成人、成才,首先要尊重他们,从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2.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成为主导活动,心理发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学生在入学以后,由于在学习上,向他们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新问题,促使他们逐渐地运用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这种过渡,是智力和思维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按照学生的思维规律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效益发挥到最大水准。
3.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找准教学的起点。许多老师认为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了解是 “一张白纸”。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特别提醒我们: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句子。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又是千差万别的,这些生活经验与他们的年龄、生活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如成尚荣提到的:“有效的學习是建立在孩子原有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孩子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孩子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课堂上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教学,就要求我们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正确地引导、发掘和利用。
二、学生主体性发挥必备的条件
1.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这要求教师树立主体教育观,确立学生在的主体地位,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接收和纳知识的容器。传统教育,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结果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教育观就是要纠正这一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人格,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2.营造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学生主动思维,大胆学练、质疑,尝试探究的前提条件。有一个南风效应: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猛烈的刮,行人却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的拂动,人们却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教育同样如此,老师一味的批评,会发现学生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没有水的池塘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
教育。”
3.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精神动力
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励学生主体性发挥的重要动力源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成功不仅能让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而且更能学生体验到欢乐与喜悦,坚定“我能行”的信念,使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因此,教师教学中充分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成功,避免遭受过多的失败而产生消极厌学心理。
4.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传统的教学以讲解示范独占课堂,给人以“鹤立鸡群”的效果。学生在教师的灌输下学习。这样就助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阻碍了学生去独立性思考、主动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形成。虽然示范是基本教方法,但绝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才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防止学生在单一的教学方式下产生训练和学习的兴趣疲劳。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
5.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十五】只有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才是真正具有独立学习的个体,才可能形成科学自觉的学习品质,去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在任何环境与条件下会学习是主体性发挥的高质量的体现。因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其次,要教会学生依据客观实际选用适合自己学习方法及内容;再次,要教会学生制定学习的目标和计划;最后要教会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觉有效地调控,客观地检查与评价学习的效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