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段子吸引进来,被大师的青春感动

自从2018年初给自己定了个规矩,凡看书,必写书评。
看这本书的初衷,和大多数人一样,为了印证“看大腿”、“混蛋教授”之流的说法是否属实。看完之后,可以很肯定的说,嗯!这些完全属实。而且说的比较谦虚呢,但同时又很肯定的说,太片面了(本身就是可以制造噱头)!如果大师大学时候只是看大腿和骂教授,他是怎么能成为大师的呢。
总体感觉季老大学时候最爱做的几件事:
1、睡觉
2、找人聊天(闲扯,文学、知识或者女人吧)
3、读书
4、看球
5、打球
6、下面这几个是并列的:散步、吃饭、喝柠檬水
往细节处说,大师真的是打心底里讨厌考试啊,凡不上课的时候心情就好(动不动莫名其妙地就刷掉了某堂课),凡上课的时候就觉得无精打采,尤其是考试!
每一天天的思想反反复复,小纠结,小确丧真实和我辈一样一样的,每当看到这中场景,真是内心不由得暗喜原来大师也会有这种空虚寂寞冷的时候啊。季老大学时期也是个拖延症患者、写作苦难户和内心戏十足的孩子呢。
【被段子吸引进来,被大师的青春感动】另外,说点严肃的。既然这么多的不足,那大师是怎么成为大师的呢。答案也挺沮丧的,我个人认为天才的成分占7成,季老有意无意间对某些作品的评价(包括当时一既然成名的作家的作品)极为简练、精准,要说出这么中评语,脑子里没点料或者没有足够的判断力是不可能的。我一直以为,我们要想快速准确的对某部作品形成自己的判断,首先自己脑子里得备足够的料,具有高超的判断力,否则很容易盲目的认为凡是出版的作品,必然是好的,无可挑剔的。从质量上,只会形成“好”或者“怀”的判断,其他润色或者剖析类的分析,一个脑子里没货的人是无法做出来的。其实就跟豆瓣的书评很类似了,看完一本书之后,脑子里如果空空如也恐怕也只会打个几星,标记“读过”至于自己的判断呢,根本没形成。
另外,书中其实只是流水账日记而已,更多的细节的思考并不在此,像季老写作品的具体思想过程,这些才是真正值得学习的精华。
总结来说,读这本书,我们只要知道,大师年轻时也是个有拖延症的迷茫小青年而已。但这不代表,有拖延症的迷茫小青年会成为大师,我们缺少的,其实是天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