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中的自己——二月总结


关系中的自己——二月总结
文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月因为是过年,把原先我一人带两娃的平衡打破,重新回到多人关系中。在一月好像一个入学新生,一切都显得新鲜好奇,而二月却开始变得习以为常。当把自己投入更多关系中,被多人的情绪拉扯时,其实会发现更多个自己。
在一次婚宴中,我第一次做到能在这么多人的场合下做自己,以前我总是小心翼翼和不自在,但这次,我带着觉察,不再被别人牵着走,划清每个人的界限,安静的做自己,发现即使在喧嚣中也能找到宁静。
在娘家,依旧是面对妈妈的碎碎念,依旧对不能帮上妈妈太多忙而愧疚,依旧在事后自责没有关心妈妈太多,依旧对妈妈的育儿观保持看不惯的心态,可那又怎么样呢?妈妈只是用她的方式表达关心;我只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就问心无愧了;最好的孝顺其实是陪伴,让妈妈表达自己,也是一种顺遂。而爸爸依然我行我素,做着自己觉得开心,家人觉得担心的出租行业。但不管怎样,他至少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在这一点上,也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关于奶奶,小时候,我对她是无条件的亲近。但自从爸爸从国外回来,事情就变了。妈妈对她的抱怨,爸爸对她的微词,让我觉得她很偏心,从来不向着我们家,开始对她有抵触情绪,但这次,我放下成见,不管怎样,都是奶奶,有多大的深仇大恨,能对她好点就要好点。
在婆家,依旧是人来人往,煮大锅饭,放鞭炮,烧香祈福,发压岁钱,倒添了很多年味。看婆婆身体大不如前,由心又生出担心,希望岁月能优待这位饱经沧桑却依然豁达开朗的老人;看孩子像雨后春笋一样节节高,又感叹岁月的魔力。婆家的人口比较多,大家的都有自己的烦心事,生活中总有摩擦,但小吵小闹也不失为一种生活情趣。一大家子能聚一起的日子,一年中也屈指可数,但只要一家人的心是齐的,就无所谓东南西北。
对于打招呼这个技能,终于可以在我人生中解锁。童年,因为一两次没打招呼,被妈妈贴上内向害羞的标签,所以一直养成羞于跟人打招呼的习惯。成人后,才会主动去打招呼,但感觉还是有些童年时期留下的心理阻力。但今年终于可以放开手脚,自如的打招呼了,因为我把它当成生命与生命的遇见,没有什么可拘谨的。
对于老公,其实一家四口生活在一起时,总是会看到他对我的指责,因此我总带着一股怨气。其实一直盯着一个人其中的一面,是看不见他整个人的。当老公和我辗转各种角色切换时,我看到了处事周全的女婿,看到孝顺的儿子,可靠的弟弟等。其实老公一直脚踏实地工作,努力挣钱养家。他对我的关心爱护不在嘴上说出来,但只表现在一些生活中的小细节里,只是我一直不愿意去看见。所以多么幸运和幸福,有你在身边。
回到小家,闺蜜来访时,给我带孩子和卫生方面提出了建议,我按照以往的说话方式来应答,而另一个觉知的我却发现,所有的问题,我首先想到的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障碍。我当即放下那些不可能,接受建议,先在卫生方面行动起来,发现其实事情也就那么简单,所有的焦虑都来源于你只是在想,当你去做了,就发现那些所谓的困难,大部分都是你的想像。所以,不要让自己挡住了自己前进的步伐。
【关系中的自己——二月总结】在再次一人挑起带两娃的担子时,因为再次感受到孤立无援,再次要做超人妈妈的角色,我看见那个任劳任怨的自己,觉得她实在太辛苦,再次痛哭出声,算是二月的又一次情绪崩溃,但,我觉得这是好事,因为我又发现了一个自己,我该表扬自己这么棒,能坚持这么久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而我愿意和情绪呆在一起就呆在一起吧,因为哭不是因为软弱,而是宣泄,也是整理行装再出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