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元宇宙概念“一人得道”,AR/VR融资也跟着上天?( 二 )


这种差异来源于国内外AR/VR产业发展节奏的不同,要理解这一点,就要先回到产业历史中去 。
风口即动力这一轮AR/VR风口,其实是一场“文艺复兴” 。
2012年-2016年,AR/VR概念大爆发,全球企业蜂拥而至 。2013 年,Facebook 以 20 亿美元收购 Oculus并推出 VR 头盔更点燃了市场热情 。Sony、三星、HTC、谷歌、微软等巨头为首,AR/VR一片欣欣向荣 。可惜Facebook至今大有建树,但不是每家企业都能成为Oculus 。
2016年-2019年,AR/VR行业失宠,资本寒冬来临,软硬件和网络基础建设不完善的缺点迟迟无法解决,直到2019年后5G的一点火花带来了新时代的炽热 。
2019年至今,VR/AR 作为 5G 核心的商业场景重新被认识及重视,2020年的投融资水平已回到2016年高点 。而国内外差异正在于国外复苏的基础更好,国内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在早期建立完整的产业基础,不得不从初创企业开始 。
幸好,国内的VR/AR 走出了自己的节奏 。
今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发布,其中第五篇“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列举了数字经济重点产业,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产业赫然在列,甚至还给出了具体的产业方向,某种程度上,AR/VR玩家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财富密码” 。
VR|元宇宙概念“一人得道”,AR/VR融资也跟着上天?
文章图片

IDC的数据表明,2020年中国市场在AR/VR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支出总量占据了全球约55%的份额,而且自2021年起,中国未来五年AR/VR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77.2% 。易观分析也将2020-2025年划分为高速发展期 。
VR|元宇宙概念“一人得道”,AR/VR融资也跟着上天?
文章图片

另一点在于行业风向的改变 。IDC中国终端系统研究部分析师赵思泉表示,国内VR头显厂商竞争格局今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关注以教育培训为典型场景的商用市场 。
今年开始,低价一体机产品让众多厂商已经将战略重点转向消费市场 。有消费,就有市场,商业的循环就能形成,这给了企业和资本信心 。Nreal创始人徐驰也认为,因为贴近产业链和用户,中国公司的迭代速度要比美国同行快得多,有机会在AR某些方向上领先美国,在 AR 这个赛道上,中国公司可以做 Player 而不是看客 。
当然,AR/VR在今年离不开元宇宙这个爆款词,作为新技术中最有希望快速落地并且压低成本走进千家万户的产品,VR/AR 的消费属性让它们成为元宇宙大门最重要的钥匙之一,而不是区块链或者大数据 。
那么,谈到应用时,AR/VR未来的路会怎么走?融资来的钱又该怎么花?
能应用的AR/VR才有未来已经被行业证明的事实是,AR/VR的消费端硬件+软件是商业化最简单的路径 。它在游戏、会议等方面存在硬需求,通过产业链升级,最终的成本也能控制,甚至还可以发展出AR眼镜这种便携产品,有望成为和手机不相上下的智能硬件 。
DigiTimes报道,苹果首款AR眼镜已经完成第二阶段的原型机,专注于商用领域,售价2000美元以上,并有望在2022年2季度量产并在下半年上市销售 。第二款消费级产品目前仍未确定设计方案,预计2023年发布 。徐驰也认为,“手机依然会存在,但是 2030 年,会有 10 亿台 AR 眼镜戴在消费者头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