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境

【圣境】第一,圣人明白“世界是心的倒影”——任何人所认为的世界,都是他的心对世界的反映和看法。他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就带来了属于他的那个世界;他走的时候,属于他的世界就消失了。每个人都是这样,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他人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独有的世界。这个世界绝不会跟别人一样,更不会是别人的世界。因为,它是你的心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而你的心又是独有的。所以,我们说“世界是心的倒影”。

明白这一点之后,圣人会“让心属于自己”,这是第二步。所谓让心属于自己,就是不在乎世界,只在乎自己的心;不控制世界,只控制自己的心。明白这个道理,就慢慢通过“执一”、“守中”的方式把心定住。如果你喜欢道家,就像道家那样意守丹田、修炼内丹,以达到定心;如果你喜欢佛家,就按佛家的念佛、观想来训练自已实现定心;如果你喜欢儒家,就“养吾浩然之气”,最后也能定心。颜回之所以能安贫乐道,就是因为他经过了严格的定心训练。王阳明的“致良知”,追求的也是这种境界,希望把心定住,让心属于自己。

第二步达成之后,就进入第三步:“世界是调心的道具”。他知道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变化,所以把一切都视为调心的工具。通过历练红尘来检验自己,看自己的心会不会摇动。当你在世界中调心时,心仍然属于自己,仍然如如不动,不断变幻的世界改变不了你的心,也就实现了最高的目标——“参透生死”。把生死都给超越了,连生死的二元对立也没有了,那么你的心就彻底自由了。
所有圣人都会经历这四个步骤,首先明白“世界是心的倒影”,然后“让心属于自己”,之后,去感受“世界是调心的道具”,最后“参透生死”,实现“执一”和“守中”。以自己的行为,为天下人做出表率,让天下人可以对照他们的行为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天下人做出表率,就是“为天下式”。
做出表率就是圣人影响世界的方式,圣人不是靠权力、势力和力量来推广自己的理念和主张的,圣人是用自己的行为来感动世界的。这也叫“王道”,而且它是真正的王道。如果与之相反用权力和暴力来控制世界,就叫“霸道”。前者以人为本,主张爱人,是对内的,主要目的是升华心。升华了心的本质,用行为来感动世界,就是所谓的内圣外王。后者努力的对象则是力,通过提升自己的力量来战胜世界、霸占世界。因此我们称之为“霸道”。所有通过力来侵略和征服的,我们都不称之为“王道”。通过改变心来缔造行为规范,让天下效仿他,从而改变世界,就是“王道”。

这是老子关于“圣人”的标准。按这种标准来看,孔子不是圣人,因为他不是“无为而无不为”的。他极力推广自己的主张,强烈地希望别人接纳和实践他的主张,这就不是老子所认为的“道”层面的圣人。但是,在中华文明的格局中,孔子也是圣人。因为,在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之中,孔子对中国的影响肯定比老子大。老子纯粹是个思想家,他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思想,他并没有推行自己的行为,也没有思想之外的贡献世界的行为。但孔子既有思想,也有行为。所以,他既是思想家,也是行动家。所以,虽然老子比孔子的境界更高,他思想也更超越,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更大。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前,孔子在中国的影响力就非常大。儒家文化、孔子学说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根。后来,所有读书人基本上都是孔子的门生。因为,他们学的都是儒家的东西。所以,虽然道家的智慧比儒家的智慧更高,但是,在中国,儒家学派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道家。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当然,老子的行为也是符合他自己倡导的哲学的。他同样是自己哲学的实践者,也很了不起。我既强调向老子学习,也强调向孔子学习,甚至更偏重于后者,因为他能经世致用,实实在在地服务社会、贡献社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