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如书,生活即是禅。以一颗禅心观世间千般如来变化,在紫陌红尘,在陌上晴空,禅意地栖息在人间。


【禅】[禅] 佛教“禅那”的简称,梵语的音译。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是佛教的一种修持方法,其中有祖师禅与佛祖禅的区别。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虚灵宁静,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bing)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非肉身)即是“禅”。


有人问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智洪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赵州禅师:“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赵州禅师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投子大同禅师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章禅师将茶水泼在地上,然后问:“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
大同禅师说:“可惜了一杯茶。”
这就是禅,禅者的态度,禅者的智慧。


一位禅僧向赵州请教:“怎样参禅才能开悟?”
百岁高龄的老赵州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忙忙站立起来,边向外边走去边说:“对不起,我现在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内急。”
刚走到门口,赵州忽然又停止了脚步,扭头对禅僧说:“你看,老僧一把年纪了,又被人称为古佛,可是,撒尿这么一点小事,还必须亲自去,无法找到任何人代替。”
禅僧恍然大悟: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的感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必须自己亲口尝一尝。


什么是禅?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与思维言说的层次不同的;但是,「妙高顶上,不可言传;第二峰头,略容话会」


万事万物总合乎着禅的意境,即一花一叶总关禅。禅有禅境,禅蕴,禅理。其中禅境是心境的升华,但境由心生,世人心不一样,故心境不一。所以禅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禅蕴亦是一种独特的意蕴,有禅心者可以体会。亦是不可言传。最后一个禅理,其实就是万事万物所蕴含的理,本文便以生活为基础,品悟禅理。


鄙人认为禅可分为物禅以及心禅。物禅又包括有形禅和无形禅。


一、风之禅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出自《菜根谭》
佛家语有“象由心生,象随心灭”,当风来竹子就知风因缘遇合,风过去之后,缘尽又一切皆空.所以说“风过竹不留声,假如竹声继续不停,那就是万世因缘永不散,一切诸法之相永不空,如此天地宇宙虽大也容不下.可见一切诸法全都是空象,也就是都会飘然而过毫不留痕迹,“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也是一个道理,这两件事情使人看过以后有一种大觉和澈悟.也就是说万事万物不论是长是短是苦是乐,到头来都是一场空.所以应当抱有随遇而安的态度,事情来了就应该尽心去做,事情过去后,心象要立刻恢复到原来的虚空平静,才能保持自己的本然真性于不失.


风无形无相,无拘无束于天地中,风至柔,风至烈。风有微风,阵风,狂风,暴风,寒风等不一而足。为人处事应该像风,为人学风之自由,达到空游无所依之境,处事学风之柔和,对任何事不显锋芒,遇事无争,方无人与之争。遇难学风之爆裂,破灭一切前进路上的阻碍。风之禅意随人心而转,酷热难耐时,风便是静心止热良药,但寒冬腊月,风又如刀,刀刀刺骨,避之不及。一种事物,皆有两面性。此乃风之禅。


二、情之禅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一曲元好问,道尽了有关爱情的悲欢离合,这番心境,也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方能


体会。其实,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见面不相识。不知是否是前世的擦肩而过,回眸一笑不够多,最后更多的是有缘无分,或者有份无缘的无奈与凄凉。自古多少英雄儿女过不了一个情关!我又在想,人若真的有轮回,奈何桥上的三生石是否早已镌刻了几世情缘?纵若孟婆汤也不能阻隔冥冥之中的天意,若说造物弄人,到底是月老牵错了红线,还是红娘犯了迷糊?不知不解,缘,让人相识相知,又是缘让人渐行渐远,形同陌路。缘起缘灭皆天定,聚散离合终有时。感谢经历,感谢相遇。不必执着于逝去的爱情,不必困情,不诉离殇。因为到了缘尽的时候,彼此微笑着好聚好散才是唯一的选择。既然今生缘分已尽,若是真爱,亦只能衷心祝愿他/她幸福。尽管百转千回,肝肠寸断。禅告诉我们,以慈悲心待人待己。禅亦告诉我们随缘,微笑地看着那渐行渐远的背影,直至消失在人海茫茫中。对张爱玲的那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也是极为赞同的。


爱情不一定是轰轰烈烈,如果说轰轰烈烈的话,那便是初恋了。爱情是两个人的,意味着彼此包容对方的不足,彼此体谅理解,从此相濡以沫一生。我觉得的真爱像白开水,平平淡淡才是真实。真爱见于微末,尽管只是一句唠叨,一句埋怨,一个拥抱,却已经尽显爱之真。此乃情之禅。


三、水之禅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上善:至善,最完美;水:避高趋下是一种谦逊,奔流到海是一种追求,刚柔相济是一种能力,海纳百川是一种大度,滴水穿石是一种毅力,洗涤污淖是一种奉献。逝者如斯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乐善好施不图报,淡泊明志谦如水,而在这里水是喻指与世无争的圣人。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就和圣人差不多。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故天下最大的善性莫如水。然而水的禅并不止如此。


一位年轻的商人被搭档出卖,人财两空,痛不欲生。为此,他几欲轻生。经过多番思量,他始终找不到问题出现的根源。无奈之下,再度决定跳湖自尽。


不过这次,他在湖边碰上了一位参禅的智者。商人喜出望外,急忙上前将自己的悲惨境遇逐一细述,而后诚心叩问:“弟子愚钝,望大师给予点化,好从此再无大过。”


智者微笑着将他带回家中,令其从地窖里搬出一块偌大的方形坚冰。商人虽然百思不得其解,但还是照做了。


冰块搬出来之后,智者接着吩咐:“用你最大的气力,砍开它!”


商人嘀咕着找来斧头,抬手便砸。他坚信自己这一斧下去,面前的冰块必定会四分五裂。却不料,如此猛烈的重击,竟只能在光洁的冰面上划下一道细微的印记。商人大吃一惊,再次抡起斧头,全力劈凿。


片刻后,对着掉落的冰屑,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摇头:“太硬了,这冰实在太硬了!”


智者不语,将冰块放到屋后炉灶上的铁锅中煮。商人在一旁看得莫名其妙,但他只能站在原地观察。因为智者再三吩咐过他,一定要将整个过程牢牢地刻在心上。


随着锅内温度的升高,坚实的冰块开始慢慢融化。商人对于这个枯燥的过程,实在没有半点兴致。因为冰遇热变水这个浅显的道理,他在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


又过了许久,冰块终于全部融化完毕。他盯着锅底的气泡,心里有些烦躁。他甚至怀疑,这个智者是否真有过人的智慧。


水泡越来越大,发出咕嘟咕嘟的声音。他对着屋内的智者大喊:“冰块化了,都烧成开水啦!”


智者慢悠悠地从屋里走了出来,气定神闲地问他:“你从中有所领悟没有?”


商人高兴地说:“有些领悟了。我对付冰块的方式不对,不该用斧头劈,得用火烧。”


智者摇头:“不够,不够。”


商人想了想说:“冰块变成水的事实告诉我,再强大的敌人也有它的弱点。”


智者继续摇头:“不够,不够。”


商人面露难色,鞠躬请教智者。智者语重心长地说:“我所让你看的,是成功人生里的三种境界。”


“冰虽为水,却比水强硬百倍。并且,越是在寒冷恶劣的环境下,它越能体现出坚如钢铁的特性。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百折不挠。”


“水虽为寒物,却有着一颗善而谦卑的心; 它从不参与争斗,自甘流向低洼之地; 哺育了世间万物,却从不向万物索取。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周济天下。”


“雾虽无力,却有着最为自由的本身。聚可成云结雨,化为有形之水; 散可无影无踪,飘忽于天地之内。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种境界——功成身退。”


人心如水。之所以有能力悬殊、善恶不同、生死之欲,皆因各自境界不等罢了。


“一、孔子曰:“智者乐水”


“智者”的智慧当如水之灵活。若藏于地下则含而不露,若喷涌而上则清而为泉;少则叮咚作乐,多则奔腾豪壮。
水处天地之间,或动或静;动则为涧、为溪、为江河;静则为池、为潭、为湖海。


水遇不同境地,显各异风采;经沙土则渗流,碰岩石则溅花;遭断崖则下垂为瀑,遇高山则绕道而行。


水,可由滴滴雨水雪水而成涓涓细流,而成滔滔江河,而成茫茫海洋。


“智者”的智慧当如“乐水”之灵感,时间如流水,我们要珍惜,“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百姓如江水,为官要慎笃,《孔子家语》云:“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


水是美丽动人的,《红楼梦》中言,“女人是水做的骨肉”,《荷塘月色》写道:“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水也是多愁善感的,清新飘逸的仙湖也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之时,词中高手如李煜更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叹。
水是交友的榜样,“君子之交淡如水”;
水也是处世的辨证,“水至清则无鱼……”
水中,有儒风。
二、老子曰:“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江海之所以能为五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五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莫之能先,以其无次易之也。”
水,是位辨证哲人。“上善”的智慧当如“若水”之柔中有刚,刚柔一体。水,貌似柔,实则强;水虽柔,但可克刚。滴水久之可穿石,流水载歌载舞可使角角棱棱的石头日臻完美成鹅卵石。柔软的水,加压能把巨岩击碎,能把成吨的钢材像揉面团般锻压。
“上善”的智慧当“若水”之随机应变。
水,常态为液体,降温至零度就凝固为固体;升温至百度则化为气体——聚于低空则为雾,升到高空则成云,凝结下落则或为雨、或为雪、或为雹、或为霰……借助日光月光,还呈现为霓虹华晕。水以不变呈万态,“大道似水”。
《庄子》云:“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
是啊,水积不厚深就无力行大船,人若学问修养不高深又怎么能担当重任?
“从水之道,而不为私焉。”水自有水流之道,只要顺此道而游,并不需要自己的意志——顺其自然。
水中,有道意。
三、禅语曰:“善心如水”
水利万象万物,“善心”备焉。
水凭渗透性强而滋润生物;水靠浮力大而可行舟船;水凭流动不息而改善环境,让地球充满生机;水可降温,水可去污;水可驱动机器,水可以发电生能……水的作用无数,水之善心无边。
“善心”的智慧当“如水”之文化。
“流水不腐”莫不是暗示人要想身心健康就得常运动?
“饮水思源”岂不是暗示人们不要忘本?
“顺水推舟”是昭示人们要善于顺情吧?
“高山流水”是知音,“行云流水”为妙境。
让我们“如鱼得水”。领略人生的“山清水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善心”的智慧当“如水”之充满善意。
“水止则能照”蓝天、草木、万物;“水静柔而动刚”,水绝不怨天尤人,只怀一颗善心平常心。
人生处世当如水,善待一切,灵活、善变,不妄求环境适应自己,而善使自己适应环境。
人在世上不顺多,当学水之能潜、能涌、能流、能奔、能升能降,适境而生,适境而居。让心永远呈现如“宁静的森林池水”……
水中,有禅味。”


水之柔情,静静地流淌在山川,与人为善需要像水,圆润而无声。水之执着,让我们看到滴水穿石的奇迹。做事需要坚持,恒久的毅力,很多时候,我们并不需要考虑太多,因为我们只要记着“往下滴”就好。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是否也在说明做人要学会升华自己呢?若能过着一种像水的人生,这样的人生也是极为完满的,此乃水之禅!


四、寡言之禅
上帝给了我们一张口,两只耳朵。大概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为何人要少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多少人因出言不逊,闹的鸡犬不宁,以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杨修恃才放旷,终被曹操梦中斩于床下。人生中,有些人铜牙铁齿,暗藏机锋。有些人口齿不清,唯唯诺诺。我们无法评判哪种好,但也不能说口齿不清的就不好。不会说的他们更懂得倾听,观察。大智若愚便是如此吧。诚然,伶牙俐齿,滔滔不绝是种技巧和能力。但是恬静少言却是一种德行和修养,我们是不是很多时候光顾着用口说,却发现两只耳朵闲置了呢。会说话固然好,但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六月寒!说的话要经脑子,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该说的说,不该说就烂在肚子里。平时多说些好话,利人利己,为何不为?学会赞美他人,也是人生必备的一种修养,也是好人缘的方式。人间处处皆是非,人嘛,最后远离是非!什么是是非人,什么事是是非?来说是非人,便是是非者。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另外一句,永远不要从别人的嘴里认识一个人,应该用眼睛去看。其实,很多话是不必要说的,必要说的话就那么多!这便是寡言少语之禅。
微信号:luozhuoba369ak47。笔名:苏浅暮。个人简介:90后伪文青一枚,喜欢阅读,思考,也会写点东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