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ubhouse与音频社交|Clubhouse为何凉的这么快?不懂平台化生态玩法( 三 )


比如在外卖市场、网约车市场均是如此——当一边的用户涌入形成规模化之后 , 平台需要对另一边采取大力的补贴策略来确保双边的用户体验 。
比如说 , 在外卖市场 , 当大量消费者涌入平台的时候 , 平台方需要有大量的稳定商家来支撑用户点餐需求的满足 。
在网约车市场亦是如此 , 如果司机侧缺乏稳定的数量与规模 , 满足不了用户打车需求 , 那么用户最终会逃离 , 而无论是用户、商家或司机 , 进入平台的目的均在于有利可图 。
有利可图非常关键 。
按照《平台经济模式》一书中的观点其实就是提供诱因 。该书作者杰弗瑞帕克认为 , 如果要打造平台经济 , 有跟兔策略与招牌策略、传教士策略、大爆炸策略、微型市场策略等八种策略 。
其中 , 跟兔策略有三种方法:
1.分阶段创造价值——平台通过创造价值单元 , 吸引一个或多个使用群 , 展现平台的潜在获益;
2 , 平台提供工具、产品、服务先吸引其中一个使用群 , 用一边使用者吸引另一边的加入 , 形成正向反馈回路 , 带动持续成长 。
3.同时吸引双边 。
而招牌策略是指提供诱因 , 吸引关键使用者加入平台 , 这些关键使用者非常重要 , 甚至左右平台成败 , 平台需要提供诱因 , 例如奖金或者其他收益吸引关键使用者参与平台 。
对应到国内 , 滴滴与美团其实是跟兔策略模式——用一边吸引另一边或同时吸引双边 。
而微博、抖音与clubhouse其实沿用了招牌策略 。
所不同的是 , 微博抖音的内容是图文+视频呈现的 , 视频图文的内容可以沉淀 , 可以持续被用户浏览与分享 , 随着账号粉丝的持续累积 , 会给创作者带来相应的流量或广告收益 。
从抖音到微博的爆红过程 , 它都有相应的诱因机制带动越来越多的明星、名人、大V、普通创作者加入 , 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的平台内容生态 。
而clubhouse的平台模式其实是跟兔策略与招牌策略的结合 , 但更倾向于后者 , 它依赖名人招牌去吸引大量普通用户 , 但是没有提供诱因 , 来吸引更多关键使用者持续参与平台 , 壮大内容生态 。
clubhouse后来意识到了平台利益机制的问题 , 开始推出创作者计划 , 要协助创作者在Clubhouse创建听众社群 , 并连接品牌广告主进而使节目获利 。但首批的「创作者计划」开放申请又显得缺乏诚意——首波计划预计仅接受 20 位创作者 。
Clubhouse与音频社交|Clubhouse为何凉的这么快?不懂平台化生态玩法
文章图片

clubhouse一开始并没有想办法去留住并吸引更多的名人与精英入场 , 后来意识到问题之后打造创作者计划 , 但前期又仅仅接受20位创作者 。
在打造平台生态的路子上 , clubhouse也错失了最佳的时间窗口 , 走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本质上 , clubhouse没有建立一种平台共赢机制让核心内容供给者有利可图 , 形成内容生产的正向循环 , 确保内容资产掌控在平台手中 。
Clubhouse犯了西方产品极简化、工具化的通用毛病clubhouse走到今天这一步 , 其实也源于它犯了西方社交产品的通用毛病 , 就是一直是单一化的工具化思维做产品 , 而学不会平台化思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