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主旋律“拯救”影视圈?

电影|主旋律“拯救”影视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豆瓣

文丨锦鲤财经
回想上半年,一部《觉醒年代》唤起全民追剧的热潮,诚然,英雄与国家永远是相伴相生的共同话题,当家国情怀与英雄崇拜主义相碰撞,就有道不尽的故事值得细细描述 。活在史册里的人物穿越时空出现在大荧幕上,这似乎是影视圈取之不尽的红利池 。
从去年开始,主旋律的风就没有停过,《八佰》总票房超过31亿,成为第一部全球票房冠军的华语电影 。今年更是如此,《山海情》《觉醒年代》分别以9项提名和8项提名,领跑白玉兰,《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刷屏暑期档 。
国庆期间,《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居于C位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我和我的父辈》排片占比为17.4%,《长津湖》排片占比则高达56.9%,是前者的3倍,也是剩余6部影片的2倍 。
据悉,电影《长津湖》累计票房已达30.9亿元,已打破16项中国影史纪录,观影人次则累计达到6524.4万人,上映7日持续居每日票房排行榜的首位 。不可否认,正值影视寒冬,对比来看,2018年7月累计69.66亿票房,2019年也是斩获了57.56亿,而今年仅拿到了32.27亿 。
这种堪称“万人空巷”的电影对于不断倒退的影视市场来说,是难得的救命稻草 。简而言之,主旋律正在拯救影视圈 。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一直以来,影视圈属于偶像仙侠,也可以属于宫斗悬疑,独独留给主旋律的生存时间不是很多 。曾经正剧似乎只属于父母辈,很长一段时间里,主旋律剧都备受冷落,无论是热度还是商业价值在日进斗金的影视圈都显得格格不入 。
“主旋律”的概念正式在影视市场出现要追溯到1987年,彼时“突出主旋律”的口号在全国故事片厂厂长会议上被提出,自此成了一类创作题材 。1989年上映的《开国大典》由此成为主旋律时代的第一部标志性作品,《上甘岭》《英雄儿女》《李双双》《五朵金花》随后喷涌而出 。
【电影|主旋律“拯救”影视圈?】到了90年代之后,以树立典型人物,歌颂模范人物为主的主旋律电影扎堆出现,有《孔繁森》《焦裕禄》《任长霞》《杨善洲》等等 。此后主旋律一直存在,但处境并没有这么好,比如《彭德怀元帅》豆瓣评分7.6,评分人数却不到2000人 。
主旋律电影市场回报率低一向是影视圈心照不宣的事实,1999年是建国50周年,电影部门组织拍摄献礼片投入高达一个亿,结果票房依然不高 。《大浪淘沙》在开播的时候都没有网播渠道,《光荣与梦想》总播放量七百多万;《中流击水》和《向警予》,两部剧分别在央视一套、央视八套上映,但前台总播放量都没破五百万 。
严格意义来讲,主旋律第一次冲击流量时代是2017年的《人民的名义》 。
这部剧让达康书记的表情包在年轻人之间快速流传,逐渐建立了属于自己的话题广场,“达康书记的GDP”甚至成为2017年的年度热梗 。据悉,《人民的名义》网络播放量突破一百亿,最高收视率高达8%,创下继《回家的诱惑》后国产剧最高纪录 。
在此之前,主旋律似乎只存活在电影方面,尤其是赶着节点与观众的爱国情怀积极互动 。2014年的《智取威虎山》票房高达8.84亿;2016年的《湄公河》拿下国庆档票房冠军;2017年的《红海行动》成为春节档冠军;《铁道飞虎》票房破6亿也一路领先同期电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