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车联网:短期看B端,长期看C端?

智能汽车|车联网:短期看B端,长期看C端?
文章图片

文丨谈擎说AI
曾经,当一个人买了BBA,和朋友见面时,他也许会把车钥匙往桌上一拍,随后点上一根华子,深沉地说一句,六缸机就是牛X 。
但BBA再快,也快不过时代的车轮 。
如今,炎炎夏日,当所有同事都只得忍耐着双腿发麻趴在桌上午休时,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同事默默下楼,躺进自己的新能源车内,打开空调,在前置超清大屏上伴随影院式环绕音效享受一刻午后电影时光,这份惬意,无声胜有声地吊打了所有BBA炫耀症患者 。
载具里的影院,其实还仅仅是近年来汽车革命式迭代的冰山一角,再往深处探看,就像雷军发力造车,李书福试水智能手机,不仅是车钥匙装X这一人类行为即将消失,车与互联网的边界,也正在被肉眼可见地打破 。
大人,时代真的变了,“未来将是一场由软件定义汽车的宏大战事”,这句放在曾经看似过分绝对的话,在今天颇有几分一语成谶的味道 。
鏖战车联网有人说,汽车是互联网的最后一个风口 。近几年汽车行业的风起云涌也证明了这句话绝非儿戏,事实上,车联网赛道上的火,已经烧了起来 。
从最底层的操作系统到最终呈现给用户的软件服务生态,无论是擅长“无限游戏”的互联网大厂还是众多软件开发商,都已经在风口之下摩拳擦掌,具体来看,当前车联网赛道上的玩家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自研车联网的车企,典型如特斯拉,其早在2012年Model S诞生之际就已经率先践行了车联网的概念,直到如今,特斯拉依然坚持软件、硬件一体化研发,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车企自然最了解自己的汽车产品,也因此其产品的车联网兼容性更具竞争力,但想要开放能力为更多车企提供服务,可实施性就差了很多,事实上,特斯拉也一直没有这样的想法,似乎是更想成为汽车界的下一个“苹果” 。
接下来就是以梧桐车联和斑马为代表的合资企业,前者由腾讯与长安汽车合资创立,后者则是阿里与上汽缔造的车联网选手 。这种模式既能够让互联网巨头的生态积累迅速嫁接,也有车企的深度参与,体现出了软硬件兼容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做到开放能力给其他车企 。但问题显而易见,即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应用生态的多元化 。
最后是独立第三方服务商,其中以华为、百度、博泰车联网等企业为代表,这种模式相较于前两者,似乎像是大班授课VS小班授课,难做到特斯拉那样的软硬件贴合度,但传统车企向互联网思维转型需要时间,B端市场短期内必然存在缺口,这也是当前车联网赛道上的机遇所在 。
整体来看,三种路线的战略其实很清晰,自研、合资、第三方,在整车软硬件的贴合度上递减,在整个车联网赛道上的通用性则递增 。
但无论如何,各路玩家都是根据自身优势与需求来布局,不难发现其底层逻辑的共通之处,即通过网联思维来重新定义汽车,从而迭代与丰富曾经固若金汤的汽车商业模式 。
谈擎说AI团队成员Casper是一名特斯拉Model 3车主,人菜瘾大的他喜欢斗地主,在特斯拉搭载了斗地主后,每次下班回家到楼下,他就会在车里玩上几把,豆豆输完了再回家 。
Casper也算得上是一个浪漫的人,周末往往会带着自己的妻子到山上抑或湖边,一同在车内伴着夕阳欣赏一部电影,他认为,车对自己而言,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出行工具,而是除了家以外,当之无愧的个人第二空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