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脱口秀演员,怎么一到上海就成功了?( 五 )


周奇墨擅长这种风格,但他最后夺冠的那场演出,是模仿了杨波、王建国和张博洋,用笑果的方式打败了笑果的选手们 。这种直接粗暴的打法,不够高级,但能引爆笑点,也更适合互联网传播 。
作为舶来品,脱口秀在国内的成长,是需要土壤的 。
在被互联网滋养之前,它在上海的落地更早 。周立波的海派清口实现了出圈,演出场所从最初的200个座位的戏剧沙龙,到后来600个座的兰心大剧院,一直到最后1300个座的美琪大剧院——这是上海的地标,已有80年的历史 。他的演出票不团购,不打折,黄牛党在剧院门口苦守,也鲜有人退票 。
他习惯用一个提示夹和一杯白水,凭借即兴反应表演脱口秀 。因为把德云社和海派清口比作“咖啡和大蒜”,他一度引发了北京和上海两地粉丝的“战争” 。
投稿|脱口秀演员,怎么一到上海就成功了?
文章图片

当周立波式微,李诞崛起 。而新生代更厉害之处在于,他们不再依附于个人影响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是以现代化的公司运作,把更大的野心落在了“产业”之上 。
产业的核心无非就是几点:建立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型、聚拢更多优秀人才、吸引资本 。
上海具备了产业落地的土壤 。笑果文化副总裁刘丽娟曾经提到,上海这座城市是笑果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 。脱口秀之前给人“边缘”的感觉,但当他们决定启动线下业务,去跟上海相关的监管、宣传部门对接时,发现“他们愿意鼓励创新的业态和文化,他们会告诉你我的意见是什么,而不是一刀切地告诉你不行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得到的支持是大于阻力的” 。
程璐也谈论过上海观众与外地观众的差异 。他说,有同行在外地讲地域笑话,台下就有观众站起来拍桌子,大喊你瞎说 。“这种事情你很难想象会在上海发生,上海观众是很能够get到脱口秀演员的点的 。”
脱口秀是一门冒犯的艺术,它需要人与人的互动 。即使它如今经由互联网传播完成了破圈,但没有哪位成功的脱口秀演员,能脱离开线下表演的锤炼 。
在上海演出时,演员们常常拿上海的城市、市民等开涮,对于上海受众来说,这样的“假装冒犯”,他们早已经习惯了 。自嘲和接受被嘲的能力,是需要培育的 。上海早在民国时期就有滑稽剧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编剧喻荣军也曾经表示:“喜剧是上海舞台上从不缺少的演出形式,相比较其他城市来说,可能上海在这方面更有特色 。”
周奇墨一度为自己在上海没有知名度而烦恼 。
有一天,他去笑果旗下的山羊俱乐部演出,主持人介绍,“下一个演员从北京来了,我们掌声欢迎周奇墨”,他上场,但明显感觉到自己征服观众很慢 。而笑果老人海源一上场,不用自我介绍,场子已经热起来了 。
“哎呀,有点难啊,我这么演有点难 。”
水土不服,直到他参加《脱口秀大会》时还在困扰着他 。去年的第三季,他反复被淘汰和复活,今年又是如此,一路踉跄才走进总决赛,最终凭借一场完全不像他风格的表演,征服全场 。
他完成了适应,以改变自己为代价 。这是脱口秀演员们在上海需要学会的第一课 。
多年前,一段黄西在美国白宫的脱口秀演出在互联网流传,中国年轻人为之震惊,纷纷写信邀请他回国演出 。
投稿|脱口秀演员,怎么一到上海就成功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