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虚晃折叠屏:秀完了肌肉,然后呢?
文章图片
文 | 真探AlphaSeeker , 作者 | 陈文琦从功能机到智能机 , 手机演变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屏幕的升级 。
2007年 , iPhone横空出世 , 一块3.5英寸的电容触摸屏以及只有一个Home键的前面板 , 让它在一众配置物理键盘的手机中脱颖而出 。之后 , 手机上的实体键盘逐渐被淘汰 , 触摸屏改变了人们与机器的交互方式 。手机厂商追逐着更大更高清的屏幕 , 但是大屏影响到了手机的便携度 , 而折叠屏的形态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
今年 , 折叠屏手机颇具存在感 。8月 , 三星发布最新的两款折叠屏产品——书本式向内折叠的Galaxy Z Fold 3和翻盖式向内折叠的Galaxy Z Filp 3 。华为早在2月份就推出了“比茅台还保值”的折叠屏手机Mate X2 。小米也随后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MIX Fold 。
但价格方面还是高居不下 , 小米把起步价打到了9999元 , 这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仍然很贵 。而三星Galaxy Z Fold 3的价格是14999元 , Flip 3的价格7599起步 , 华为Mate X2高达18000元 。
虽然折叠屏产品看上去科技感满满 , 但是价格放在这儿 , 消费者会买单吗?在京东上搜索折叠屏手机 , 上述几款在手机排行榜上并非前列 。三星Galaxy Z Flip 3的“买过”人数最多 , 也不过1.2万人 。今年618的手机销量榜单上 , 也不见折叠屏手机的踪影 。
文章图片
智能手机产品已经非常成熟 , 创新却进入瓶颈 , 摄像头和屏幕成为近年来手机厂商秀肌肉的两大舞台 。曲面屏、挖孔屏、水滴屏、瀑布屏 , 折叠屏、卷轴屏、环绕屏……更多给人“华而不实”的观感 。折叠屏手机已经从概念产品的到落地量产的阶段 , 三星、华为等厂商对产品更迭多代 。
折叠屏会是昙花一现 , 还是带领手机进入下一个新纪元呢?
折叠屏「往事」要说最早的折叠屏概念手机 , 2012年就已经面世 , 是日本公司京瓷出的KSP8000 。京瓷这个名字在国内知名度或许不高 , 其创始人就是任正非的偶像 ,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 , 公司业务广泛 , 涉及精密陶瓷、半导体零部件、太阳能设备等等 。
京瓷KSP8000放到今天或许只称得上折叠屏手机的雏形 。它由两块3.5英寸屏幕组成 , 双显示屏可以分开单独使用 , 也可作为一个单独屏幕使用 。每一块的分辨率都是800x480 , 合体之后的可视尺寸是4.7英寸 。2017年 , 中兴也出过一款采取同样双屏折叠方案的手机AXON M 。
文章图片
折叠双屏手机京瓷KSP8000
其实折叠双屏手机本质上和全面屏想要完成的任务是一样的 , 就是用更小的机身 , 装下更大的屏幕 , 但是与全面屏不同的是 , 搭载双屏带来重量和厚度降低了实用性 , 而且两块屏幕之间的缝隙带来巨大的割裂感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智能手机|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264.3%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