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不是我不小心,是互联网让我暴露

移动互联网|不是我不小心,是互联网让我暴露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燃次元(ID:chaintruth),作者丨闫俊文 赵晨希 曹杨 郭一梦 谢中秀 冯晓亭 孔月昕 张琳,编辑丨饶霞飞,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
在9月,互联网用户有多追逐“社交牛逼症”,在10月,他们奔赴“社死”的场景就有多壮烈 。
9月底,微信更新了新功能,用户发现,在拨打好友微信语音电话时,通话界面会自动滚动播放对方三天内发的朋友圈动态,包括朋友圈文案、图片、定位等 。
10月13日,微信更新的功能登上了微博热搜,网友纷纷留言,“失去了朋友圈自由,最后一块私人自留地”、“以后再也不发朋友圈了”、“3天屏蔽也不够,这是逼我直接关掉权限” 。
“社死”是“社会性死亡”的简称,是指在互联网世界“丢脸”、“出丑”而引发尴尬 。这个词语在2020年11月因为“清华学姐疑似被性骚扰”而大范围出圈 。清华大学一美术院女生,因在食堂时,疑似被一学弟摸了臀部,在事情还没有查清楚的情况下,便在网络上曝光了此事件,扬言要让其学弟“社死”,结果反转,她的回应却是“互相道歉、就此了结” 。
在此之后,“社死”成为年轻人的热词,在这背后,是互联网“有记忆”的集中表现 。在互联网时代,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留下痕迹,而且还可能在刻意或者不经意之间,被暴露无遗,“社死”的情况频频发生 。
在20世纪90年代,4大门户网站解决了互联网信息有无的问题,PC互联网时代促成了人们的连接,但遗憾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在带来信息极大便利化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安全等问题,“社会性死亡”则在这种超级连接背景下,成为互联网用户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
“互联网产品经理可以做到当你在床上躺着时,根据手机的倾斜角度,来给你推送内容 。”一位互联网产品经理说,洞察人性比任何产品理论都重要,提升数据永远是一系列行为的目的地 。“而这些做法,不可避免的会侵犯到用户的隐私 。”
【移动互联网|不是我不小心,是互联网让我暴露】这几年,在压力下,各个互联网产品都上线了“隐身”、“匿名”、“删除”等功能,以期能缓解用户的焦虑 。这些功能,在有心人看来,依然有很多漏洞可钻,并没有真正保护用户的“隐私” 。
这次小酒馆,燃财经接触了几位互联网资深用户,他们都曾踩过互联网平台“隐私”的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隐私被暴露而上演“大型社死” 。他们之中,有人以为偷看前任的抖音账号,而不会留下任何痕迹,但她不知道,“历史访问记录”已经让她暴露无遗;有人在淘宝买了考公书籍,结果直接分享到“淘友圈”,直接被公司领导看到,而被迫离职;有人因为在拼多多买了东西,被自动分享到拼小圈,上演了一幕“大型社死”……
这些用户,只是互联网数亿用户的代表,在大数据时代,用户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不仅需要互联网平台正视这个问题,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用户自己也要掌握更多的技能,加强自我防护 。
01、偷看前任被暴露,抖音访客留记录小柳,32岁,某互联网公司员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