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Apple Watch 的最大硬伤,已经被中国智能手表行业盯死了

Apple Watch Series 7 终于发售了。
刚刚过去的 9 月份,在包括苹果在内的各大厂商的接力式发布会中,Apple Watch Series 7 和它之外的多款智能手表新品,形成了一个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新战局。
其中,Apple Watch Series 7 无疑是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
刘晓|Apple Watch 的最大硬伤,已经被中国智能手表行业盯死了
文章插图

然而,在智能手表这个与手机颇为不同的赛道上,苹果固然可以凭借 Apple Watch 继续一枝独秀,但却无法再保持类似于 iPhone 那样的产品引领性角色,让其他厂商,尤其是中国智能手表行业的厂商穷追不舍地跟随模仿。
这是一个注定多极化、碎片化的市场,实力强大如苹果,也只是其中的一级。
Apple Watch Series 7:非革命性,但足够创新Apple Watch Series 7 显然并不是一款革命性产品。
从官方发布的消息来看,作为 Apple Watch 自 2014 年 9 月诞生以来的第七代产品,它理所当然地继承了前代产品 Apple Watch Series 6 的大多数功能和特征,包括传感器等。
不过,相对于 Series 6 在血氧传感器方面带来的惊艳,Apple Watch Series 7 在硬件层面带来的惊喜总体并不算大,甚至有评论称之为乏善可陈。
比如说,它并没有如外界所期待的那样,增加新的健康传感器(例如黄汪在发布会后评论中谈到的的血压传感器);它所内置的 S7 芯片与 S6 芯片相比,性能方面没有任何提升;快充功能倒是有了,但续航时间依旧如故。
当然,其实 Apple Watch Series 7 也不乏亮点,尤其是它在屏幕上的重新设计。
刘晓|Apple Watch 的最大硬伤,已经被中国智能手表行业盯死了
文章插图

具体来看,它在尽量保持表壳本身尺寸的基础上,将边框收窄了 40%,边框仅为 1.4mm,从而让它的屏幕比 Series 6 增大了将近 20%,相比 Series 3 则增大 50% 以上——基于这个特性,Apple Watch 首次实现了全键盘输入,在界面交互上也多了不少便利。
实际上,这个新设计的实现,要比一般用户想象中的难得多。
一名来自知名国产屏幕厂商的资深研究员王锐超告诉雷锋网,Apple Watch Series 7 全新设计的主要难点在于它的屏幕;具体来说,把屏幕边缘做窄是比较难的,它需要留出空间走导线,因此做窄之后会降低良率,从而大大增加成本,量产上的难度很高。
这一点,也可以从郭明錤的此前研究报告中得到印证。他表示,Series 7 的关键卖点是窄边框设计——为了实现这个设计,苹果采用了许多新的生产程序,比如说将独家面板供应商 LGD 的 OLED 产线由 G4.5 改为 G6,面板模组的设计也随之发生改变。
另外一位从事智能手表多年的行业人士刘晓告诉雷锋网,在他看来,Apple Watch Series 7 能够在上代产品基础上把屏幕做大是一件非常牛的事情,因为手表体积本来就很小,所以把边框做窄实现屏幕增大,是需要重新开模具的,这需要非常大的成本投入和冒险精神。
他表示,苹果第一次把把边框做窄是第四代产品,当时那代产品看起来非常惊艳,令人心动;这一代的更新之后,实际上观感也是非常不一样的,是很大的提升——当然也比较难。
刘晓认为,这体现了苹果精益求精的产品创新追求,以及相应的实力。
不过,苹果虽有实力,但 Apple Watch Series 7 还是遭遇了发售延迟的问题,苹果官方在宣布了 399 美元的起售价之后,只是语焉不详地表示 "秋末发售"。
究其背后原因,根据知名分析师郭明錤的说法,因为采用许多新的面板相关生产程序,导致 Apple Watch 新品的面板模组在开始大量生产的前一个阶段遭遇信赖度的问题,主要包括面板闪烁、触控不灵敏等问题。
同时,一位长期关注苹果的产业分析师告诉雷锋网,受到疫情影响,来到中国负责产品监督和测试的苹果美国工程师不得不接受数周隔离,导致苹果的供应链节奏出现问题,为此苹果选择优先全力保障 iPhone 的新品供应,其他产品线的供应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Apple Watch 这条线也在其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