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小红书的“月亮背面”( 三 )


单从产品的角度来看,在月亮背面,up主为了虚荣心,为了吸引更多的目光和羡慕,其天然具备持续美化自己生活的动机 。
对普通受众来说,看到更大更美世界的新鲜感,猎奇感,酸酸涩涩的嫉妒感带来的刺激,则是其反复打开小红书的重要底层心理 。
这一维度上,双方其实都有着“滤镜需求” 。
而这种心理红利,朋友圈、抖音、微博、知乎等都曾以不同的面貌吃到过 。
但不同的是,小红书采用了一种“内容即商业本身”高重合模式 。
在知乎er努力写软广还被骂的同时,我们的小红书名媛们创造了一种“这东西绝绝子,买它!”的干脆路线 。
其好处便是距离商业最近,变现路径清晰,内容创作门槛大幅降低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高绑定带来的管理(内容造假)难度,将无限走向失控 。
小红书|小红书的“月亮背面”
文章图片

信任这种事,一旦出现裂缝,就如同钉入公众心中的一颗钉子 。
此类“滤镜事件”再出现个两三次后,用户在打开小红书时心态就会越来越倒向“看看就好” 。
而这种变化对小红书的商业价值,无疑是摧毁式的 。
03、流量钱烫手 如果是两年前,写到这差不多就可以收尾了 。
但眼下大风骤起,资本市场关于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平台类产品的估值逻辑,也必须跟进更新 。
在大方向上,我坚持认为传统的平台型互联网企业,尤其是核心价值在“赚取信息差价”这一领域的企业,其估值上限已经被严重压低了 。
有一个共识我们应尽快形成:对传统互联网企业来说,打通信息壁垒,降低信息流通成本,是评估该企业商业价值的核心标准 。
但在发展过程中,不乏有大量的互联网企业一手打通了信息流通成本,另一只手又人为地抬高了信息流通成本(如直通车、竞价排名等商业设计),进而达成了“增量价值通吃”的效果 。
在过去,资本市场是非常认可这个逻辑的,过去十年来互联网企业的高估值也是建立在这一基础认知之上:企业固定成本几乎不变,商业场景确定,规模效应越大,收益就越大,成效也会随之提高,随着参与方的营收不断增大,其利润就可以被平台型企业不断攫取 。
这显然不符合共同富裕所倡导的精神,长此以往,整个商业市场也将形成稳固的头部效应,有害于全社会的经济活性 。
回到小红书 。
2019年5月,小红书发布“品牌合作人”新标准,一度引起了博主们的强烈反应 。
小红书|小红书的“月亮背面”
文章图片

它一方面提高KOL的准入门槛,一方面要求品牌合作人签约MCN 。如果没得到品牌合作人的认证并且没有签约MCN,KOL将无法发广告,一旦被平台发现私接广告,将有被封号的惩罚 。
6月,小红书再次提高门槛 。要求入驻的MCN机构缴纳20万保证金,如果出现旗下博主私下接单、与博主合作关系作假、数据作假作弊等行为,将会被扣除保证金,并中止合作一年 。
2020年1月,小红书又上线了“创作者中心”,具体的要求是,所有博主的推广内容,都需要报备 。
品牌方在创作者中心给博主下单,推广内容只能获得50%的流量,如果想要100%的流量,就需要额外加钱 。艺人账号应自行报备,即发布时标明这是一条推广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