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张爱玲,拍不得( 四 )


关键词三:悲观
张爱玲自小深受中国古典文学以悲为美的熏陶以及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对人世的认知是悲观的,诚如她说的,“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 。有一天我们的文明,不论是升华还是浮华,都要成为过去 。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凉’,那是因为思想背景里有这惘惘的威胁” 。因此,她文字间有独到的迁徙、转移、腾挪,并注入一种老辣的、带有悲剧感的韵味 。
“张味”其实就是一种“苍凉” 。
纵观由张爱玲小说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大量不符合原著风格的情节改动与人物设置,常常让“苍凉”变成了狗血、滑稽和离谱 。
电影|张爱玲,拍不得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比如电视剧《金锁记》,将曹七巧与姜季泽之间根本不存在的爱情设置为主线,并添加了大量宅斗戏,把电视剧变成狗血剧 。
电视剧《情深缘起》里,顾曼桢与沈世钧则变成了偶像剧的男女主角,沈世钧喊着“大清已亡”的口号反对父母的包办婚姻;当顾曼桢遭到沈世钧家人的反对,而对沈世钧产生距离后,沈世钧直接大喊大叫诉衷肠 。
电影|张爱玲,拍不得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这一次《第一炉香》,虽然仍有“苍凉”,但小说是欲望裹挟下,清醒的堕落的苍凉,电影则变成了“爱我吧,娶我吧”的“疼痛青春”……不用看正片,光看《第一炉香》轻浮的抖音营销,就能窥探片中的思想 。
苍凉的宿命意识,也影响了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塑造 。她的主人公常常带有一种陨落式人格,他们不完美、不彻底,受了伤害,自毁的同时也毁灭别人,“那样不明不白的,猥琐,难堪,失面子的屈服,然而到底还是凄凉的” 。
但影视改编后,她笔下人物的冷漠、自私、恶毒、龌龊等,都不同程度被简化、删改,甚至被扭转了 。
电影|张爱玲,拍不得
文章图片

图源:网络
比如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她的自私、工于心计,她只懂得顾全自己,但无论是许鞍华的电影,还是梦继的电视剧,白流苏都成了大家闺秀、“革命女性”;范柳原也没了“花花公子”的气息,一派正人君子作风,两人的故事变成了纯美爱情 。
《情深缘起》里,把小说里顾曼璐的“私娼”人设,改成了上海滩的“大姐大”了,出场带风,一点也没有风尘女子的俗气、艳气、妖气 。
哪怕是李安的《色·戒》,也把易先生对王佳芝彻头彻尾的“玩弄”,变成了最后猎人与猎物的相互“动情” 。这虽是成功的电影作品,却已经不是张爱玲的小说原意了 。
由此可见,张爱玲,拍不得 。
大部分是魔改,改得面目全非;相对成功的,也只是还原出小说七八成的魅力;极少数凭借导演强大的能力,做了重新的“解读”——但能有几个人是李安?
虽然张爱玲小说是大IP,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否则资本会得到市场的惨痛教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