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6.25~读懂这些信号,建构孩子安全感

读懂孩子安全感不足的信号,我们可以及时给予合理的爱的回应,如下的信号就需要我们当父母的注意?!
1.孩子无理取闹,瞬间就可以变脸、失控
案例:孩子3岁多点儿,总是爱哭、爱发脾气、扔东西。如,吃饭饭菜形状与上次不一,或者读故事时妈妈的语气、内容等等与上次不一等等,孩子就情绪波动很大,很苦恼怎么办?
分析:案例中孩子的表现不是与妈妈做对,而是这种秩序的执拗,其实是孩子在构建安全感的表现,每个孩子都会有的必经阶段。对孩子而言,只有事物都保持在他们熟悉的地方,属于自己可控的,稳妥的安放在他们确认过的地方,一切都是完整的、好的、让他们心里踏实的。所以,我们父母应该尊重孩子。一方面我们需要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另一方面,当孩子因为秩序打乱而情绪失控时,我们就陪伴孩子,允许她把恼怒哭出去,把情绪释放,然后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发生的事实。孩子从出生一直到6岁,秩序敏感期是螺旋状的。整个过程中,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有秩序的成长环境和固定的抚养人,日常生活有规律,总之,每一件事都一定要符合秩序的需求,这样有秩序的环境,渐渐地就会使孩子产生安全感。
【2018.6.25~读懂这些信号,建构孩子安全感】2.孩子恋物,总离不开某件物品
要理解孩子恋物,需要先解释下“过渡性客体”。所谓的过渡性客体,对孩子来说,它是第一个“非我”所有物,最早出现在孩童的玩耍中,它不是妈妈所给予的,而是孩子自己发现或者创造的。他甚至比妈妈重要,是孩子“几乎无法切割的一部分”。过渡性客体的物品有很多,比如:一件衣服、一个玩具、一个小被子等,还有的重复动作,或是呀呀儿语等。这些对孩子而言,可以让他感到舒适安全起到安慰作用,能对抗焦虑、寂寞,且能帮助他安然入睡。(我家豆喜欢的我一件衣服,也就是曾经学习内容-孩子的安全岛)
学习总结:当孩子有上述的表现时,我们要注意,是不是我们给予的爱不够,关注少了些,或者是我们陪伴的质量不高。平时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多抱抱孩子亲吻她,提高陪伴效率,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来源。对孩子恋物要接受,通过陪伴孩子玩儿游戏、做一些有趣味的活动等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帮助他们逐渐减轻对其他物品的依赖。最近豆生病好了以后每到吃饭时就哼唧,总是妈妈喂、妈妈抱抱,今天中午吃饭又是这样,我把她抱离开小饭桌,看看窗户外养的刺猬,她说想看图图动画片,我给她看我自己吃饭,大概过了十分左右,突然跑过来说妈妈我饿,我要吃饭,很顺利的自己把饭吃完,这大概就是需要我们给孩子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处理情绪,放慢节奏等待孩子自行舒缓,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愿我能做一个耐心、细心的妈妈,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