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脑看艺术1——为何有些艺术,你“看不懂”()


左脑看艺术1——为何有些艺术,你“看不懂”()
文章图片
亨利·摩尔雕塑作品 提到艺术,美术馆里的展品是艺术,公园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现代雕塑”也是艺术;莫扎特的小夜曲是艺术,乱七八糟的“当代噪音”有时也被说是艺术。

你是不是会觉得,有些艺术还能欣赏,比如西方古典油画,比如中国传统水墨画……但有些,却完全蒙圈,不知所云,比如抽象画,比如当代艺术……

看不懂的不只是艺术
如果将艺术与数学、物理相比,你有没有以下体会:

当看不懂物理原理与数学公式时,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而看不懂抽象作品、当代艺术时,便会觉得是创作者或是作品的原因。
why?
因为衡量的标准不一样。
但凡上过点学的人都知道,物理、数学是自然学科,抽象、判断、推理、逻辑分析是通向它们的路,这条路充满理性,得靠后天培养与学习。微积分、数列、量子物理,就像是浩瀚的海底,无边的星空,若不去学,怎么也感觉不出海底有多深,星星有多远,因为它们距离很远,无法直接被感知。
但对艺术的认识不同了。花的色彩、叶的形状,云的流动,树的斑驳,它们如大自然身上的衣装,脸上的面孔,让人可以直接感知它们的模样。形式、颜色、大小,这些形象都让你通过感知,引发一种感觉,如红色花朵的怒放让人振奋欢快,残缺凋零的树叶令人惆怅伤感。艺术由不同元素组成,表达情感,情感是与生俱来的,而艺术又与情感有关,所以总让人将它归于感性,归于形象思维。
看待数学物理与艺术,双重标准是潜在的。这种理解的结果是:理性认知是后天培养,因此看不懂数学、物理,那是自己学习不够;而感性认知是天生具有,看不懂艺术那是艺术家与作品的表达问题,或许根本就不想让人看懂。
感觉,艺术的原点与终点
左脑看艺术1——为何有些艺术,你“看不懂”()
文章图片
毕加索抽象画 看到这,你有没有觉得自己的确也这么想过?!这种理解当然没错,其实艺术史上很多大师都反复提到“感觉”的重要。
比如说毕加索,他有句名言,“所有的认知始于感觉”,他还有一个关于抽象画的故事。
有人问毕加索,“你的画为什么看不懂”,毕加索反问“鸟声你听得懂吗?”。答“听不懂”,毕加索又问“好听吗?”,答“好听”。
毕加索把自己的画比作鸟声,不用看懂,只用去感觉。毕加索将艺术的起点与终点都归于感觉,是他创作的源泉,也是他作品给人的感受。这毋庸置疑,天才与普通人的差别在哪?很重要一点在感觉,在直觉,在超于学习之外的所谓天赋。

但艺术难道真是只与感性有关?没有理性的事?对大多数人来说,用理性与感性来区分数学物理和艺术,而在感知艺术上大做文章,最后的结果便是:就算你看上几年,也一样看不懂。因为它不是连接AB两点间距离的直线,而只是分别延着一点朝相反方向走去,虽然也在前进,但怎能从A点到B点呢?真正连接两点呢,其实还有一点,但它隐藏于后,不易被人关注,因为艺术家们很少展示。但它却最关键,是艺术的支撑,如同建筑里的钢筋,但又却完全显现不出,只有拨开墙体后,方才知晓。而没有了它,从文学上看,如同从创作的起点到作品的终点,一路下来平铺直叙,没有跌宕没有趣味;从音乐上看,从起点到终点,单音节奏,没有起伏没有旋律。
而这一点,就是艺术中的“理性”,一种连接感觉(起点)—— 感觉(终点)的中间过程。
但除感觉外,理性同样不可缺
在艺术中最难被理解的莫过于抽象画、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它们在西方科学的发展中产生,与“理性”有关。但对于“理性”这一舶来词,中国人不那么习惯,尤其是放在艺术上。
不过中国艺术并非没有理性。古典艺术中造园的最高境界是“虽犹人作,宛若天开。”选择自然材料,植物山石,明明是人工打造,却追求一种看不出痕迹的“自然效果”,用可序塑造不可序。
但因为它是中间过程,常被前后强大的光芒掩盖,被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气韵生动”所完全压制,所以常没有被人们关注。
作为当代人,不懂点现代艺术、当代艺术,你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很out?若只能欣赏古典艺术,那说明你还是更适合穿越回古代,因为艺术最形象地反映了它所在时代的文化。
【左脑看艺术1——为何有些艺术,你“看不懂”()】如果不想被时代抛弃,还是应该多了解些现代艺术、当代艺术,多了解些艺术中的理性思维。知道病症原因,自然会有对症的良药。聊聊艺术中的理性思维,更多展开,且待下回。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