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们|这届年轻人,是最孤独的一代吗?( 三 )


改革开放前,城市居民和单位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单位通常会给员工提供住处 。而经济体制改革后,工作单位不再提供集体宿舍,所以工作时间外的住宿问题全权由年轻人自行解决 。这种情况下,年轻人租房成为必然 。为避免相互打扰,部分经济条件好的人群便会选择独居,所以早期的独居是一种具有经济实力基础下的选择 。
随着一届又一届毕业生涌入社会,独居青年便成为了一个阶层,乃至一个社会的文化 。
轻松的独居生活是一项社会成就在欧美国家,独居文化则来得更早一些 。在美国,2015年时就有超过50%的人处于单身,独居人口占美国总户籍的28%,独居者成为美国第二大户籍形式 。
关于众多美国人选择独居的原因,或许能从2013年,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撰写的《单身社会》中找到答案 。他在书的结尾写道,“在如今这个高度互联网、超级活跃、24小时无休止的社会文化中,……独居带给了我们时间与空间,来实现有效率的自我隐居 。”
在他看来,现如今有更多人选择独居,是因为他们能够负担这种生活,这代表着更好的生活品质,更独立的思想,以及更优质的教育水平 。
而中国的情况可能更加复杂 。《三联生活周刊》曾指出,目前中国在不断享受个体自由的同时,还需要需要面对传统单位制和其代表的传统国家福利制度的结束,以及对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适应 。
换句话说,在上一代人还享受着事业单位的稳定工作,和单位分房的稳定生活的时候,后一代人就生活在独生子女政策之中,同时需要面对并适应更换工作所带来的生活不确定性,以及人际关系的短暂性 。
年轻人们|这届年轻人,是最孤独的一代吗?
文章图片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王怡丹在《城市独居青年的个体化研究》的研究结论中也指出,社会个体的确经历了从“总体性社会”到“个体化社会”的结构之变 。这种转变,也带来了青年人从“为他人而活”到“为自己而活”的观念之变 。随之而来的是青年人自我认同感的上升,和自我牺牲感的降低 。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公共经济与社会政策系副教授沈洋,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独居现象也与中国第二次人口转变有关 。个人主义上升、婚姻推迟、生育率下降,以及同居率和离婚率上升都使得单身人口增加,而单身与独居有着强关联性 。
同时,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为青年人搭建了一个身体“缺席”也能交流的“缺场空间”实时技术压缩了时间距离,使社会关系摆脱了“此时此地”的限制 。“在场”与“缺场”的并存,极大地改变了日常社会生活 。
紧跟独居文化而来的是“一人经济”热潮,2016年左右已有一人食餐厅、自热食品等主打单身青年的产品;RIO也推出微醺系列,有了“一个人的小酒”的slogan,宠物市场也得到快速发展 。
青年人所追求的也许是共居在众多人的印象中,“独居”往往与“孤僻”、“冷漠”等词汇联系起来,但是克里南伯格的调查结果大相径庭 。
他采访的300多名独居人的故事里,大多充满自由的气息,他们的确是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生活 。但同时与已婚者相比,这些独居的人更愿意与朋友和邻居来往,也更愿意前往公共空间与陌生人交流,这些结果证明了很多传统观念是错误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