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车|美团、阿里、京东“驶入”无人车赛道( 二 )
从战略角度来看,科技公司在过去热衷于“代理人战争”,或者“让子弹飞一会”,一旦生意成熟,及时跟进即可,但无人车这件事却是必须自己亲自做的,而且要尽快做 。
参考共享单车的发展历史,囿于线下物理空间,每个城市都有承载上限,导致共享单车违规投放问题严重,进而引来了监管的出击 。
未来,随着无人配送车应用场景的丰富,车辆数量的增多,或许也将面临类似共享单车一般的麻烦,一个城市可能不需要太多的无人车到处跑,这不是资金能解决的,也不是临时布局就能跟上的,未来进行数量管控或许很正常,所以现在就应该抢占先机率先布局 。现在布局,能否见到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先拿到未来可能存在的准许经营权限 。
谈到政策风险,或许这也是目前无人配送未来发展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所以现在期待无人配送快速爆发或许并不容易,这主要体现在当前无人车的几个局限性:
首先,无人车现在上路依旧属于“黑户” 。就像当初网约车,其实刚出来也打着政策擦边球,只是有关部门对新事物往往会有包容的心态 。可正是“黑户”的身份,或许也决定了无人配送现在很难得到真正的全面爆发,阿里、美团、京东们或许也会因此控制自己推广的速度 。
其次,无人车的应用场景仍需进一步拓展 。现在阿里、京东、美团从自身基因优势出发,有的从仓储无人车出发,有的从社区配送出发 。但真正要想把一件事物推广开来只靠科技巨头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还需要有关部门为无人车的应用持续提供应用场景,就像出租车、公交车“油改电”一般,也需要更多的场景企业发力,进而推广到更多领域 。只有规模与生态达到一定体量,政策才能不断包容科技的先进性 。
最后,就是智能化技术问题,即无人车是否真的能完全放心地在大路上行驶作业,目前看来或许还需要进一步观望 。而且,即便现在很多无人配送车已经开始作业了,但现在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
综合看来,无人车虽然在很多领域已经开始施展拳脚,但要想全面爆发还有太多的功课需要做,不只是车本身,还有许多外在的不可控的东西 。
向上发展:换个姿态的场景游戏技术、人才的比拼时代过去,场景为锚的时代到来,从去年开始,AI企业的商业落地能力已然成为企业综合实力判定的重要标准,总结就一句话:得场景者得天下 。
那么应用场景在哪里?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答案是消费互联网的那些巨头手中,这一点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方面体现得非常明显 。但是,无人驾驶同其它技术不同,因为无论社区配送也好,仓储作业也罢,无人车相关的服务其实都是线下服务,线下场景的广泛性复杂性使得线上发家的互联网巨头的场景掌控力其实并不强、覆盖率其实并不高 。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在说明,时代变了,互联网公司过去的思维依然属于一种落伍的业务思维,它已经没有能力掌控更加复杂的局面!
从各自为战的有限游戏,到近几年互联网红利殆尽,各大互联网公司之间交集越来越多,开启了无限游戏,边界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在具体方式上,科技巨头们打破边界无外乎自己下场亲自布局,或者培养“代理人” 。但在线下规则下,这种打法已经不适用了,因为互联网公司虽然在忙碌的到处布局入侵别人的边界,可效果其实却并不好 。就比如此前滴滴从送外卖到无人驾驶,从青桔单车、同城货运到滴滴地图、橙心优选,结果如何呢?恐怕围观群众们心里应该有杆,这或许是肖知兴老师提到过的“向下竞争” 。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投稿|下架、停产旧车型惹众怒,华为和欧拉究竟图什么?
- 充电站|华为充电站汽车分时充电专利公布
- 众筹价|小米有品上架新日电动车:众筹价仅2999元 京东要5299元
- 投稿|从丰田塞纳遇冷,管窥车海战术下的甜蜜陷阱
- 这款车|华为智能座舱,真的智能吗?问界M5给你答案
- f1赛车|Redmi K50首发体验,跑分百万+双VC散热,17分钟充满电
- 新能源汽车|iPhone 13依然卖爆,但生产iPhone的中国厂商没喝到多少汤
- 汽车|到底啥叫“ESG”,为何汽车圈都在高举“ESG”大旗?
- 冠军版|Redmi K50电竞版发布:联名梅赛德斯-AMG F1车队,售价3299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