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段没有标准答案的寻宝之旅

对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来说,阅读一般都是从娃娃做起的,甭管动机是什么,给孩子买书都是一件极其政治正确的事,花钱买书绝不手软,连续长时间的看书累到眼睛也跟连续玩游戏造成相同后果的待遇迥异。
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觉得阅读真的帮了我太多,整体三观的养成、走出困境的力量,都离不开阅读中汲取的营养。所以当我有了小豆子,我自然也希望他能爱上阅读,爱上这种能赋予人能量的神奇。
在这个过程之中,我觉得有些事是不需做的,有些话也是不必听的,简单总结如下:
1.不要太过严格的限制阅读的范围。
还记得小时候,上学之前我一直在爷爷奶奶家“托管”,家里有一面大大的书橱,里面都是爷爷的藏书,有古籍的线装书,有特殊时代出版的红色小说,也有毛选、邓选之类的政治刊物,十分庞杂。那时的大人们顾不上我,也不会想到来关注我看的什么书,所以我一般是抓到什么看什么,不挑不拣也不管看不看得懂,那些古文书更是囫囵吞枣的往下冲,尽管多半的字都不认识。
后来长大了,我慢慢的发觉正是这段毫无边界的启蒙,使我在之后的学习路上受益良多。所以在给小豆子选书买书的过程中,我会确立基本的原则(比如当下弱智国产动画片的配套图书不买、字特别小费眼睛的书不买等等),而在原则以外的广阔天地,就随心所欲放飞自我了。
所谓的阅读的范围,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看:一个是横向的阅读类别,绘本、童话、故事、科普、小说、科幻、漫画……各种类型都可以尝试,金庸的武侠小豆子都已经看过好几套了。另外一个维度则是指纵向的阅读年龄段,这个也不用太过在意,除了一些内容中有露骨描写的书籍需要控制以外,其他的就让孩子自由选择吧。
我一直觉得,阅读就像吃东西,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口味倾向,对于家长来说,我们要做的只是让孩子尽量多的有机会接触到丰富的食材,在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口味,而不是在一开始就给孩子过窄的选择范围而造成“挑食”。
2.教辅类书籍慎选,跟教材配套的教师类用书就更不要考虑。
现在教辅类图书市场特别火爆,商家也是抓住了很多家长焦虑的心理,从出版到发行,从促销到活动,教辅类图书市场的蛋糕越来越大。但从小豆子上学以来,我没有给他买过一本配合学校学习进度的教辅书,因为我觉得是否选择教辅书、选择什么样的教辅书,一定是要根据孩子的情况慎重考虑的。
选择购买教辅书的家长一般是这么几种心理:孩子在校没学好需加强练习、孩子掌握的不错但多练习总没错、不知道孩子需不需要买了图个心安。教辅书本来的功用是辅助孩子的学习,但这么看起来倒好像更多起到了安抚家长的作用。如果孩子确实是在校没有掌握好,那除了教辅书,我倒觉得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孩子的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比如上课专注、作业习惯等等。
教辅书带给孩子最大的显性影响,是占用了他们本该用来肆意玩耍、自主阅读的时间。没有这些时间,怎么能滋养出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我曾听好几位小豆子同学的妈妈说过,基本上每天晚上都要因为让孩子多做些家庭作业而“开战”,可关键孩子的日常学习都不错,既影响了亲子关系又耽误了自己的时间,何苦来哉!
至于说到跟教材配套的教师类用书,我是在一次家长会上听老师提到,有的孩子的作文写的跟教师用书上面的例文一模一样,这才大开眼界。买这种书的初衷可能是希望有“标准答案”可以遵循,但实际效果呢,孩子懒于思考,危害不言而喻。
3.睡前阅读很好,但客观的说,也要因人而异。
睡前阅读,好像已经成为“共识”,不过我很早之前就在想:为什么一定要在睡前阅读呢?能想到的好处是这样可以让孩子在睡觉前保持较为安静的状态,既能共享亲密的亲子时光也能方便孩子尽快入睡。
不过我家的情况有点特殊,小豆子从小就入睡困难,睡前需要安静的酝酿好久才能睡着。阅读虽然能保持身体的安静状态,但大脑可是一点不闲着的;再加上阅读的过程中讨论也是避免不了的,大脑皮层更活跃不说,真正的睡觉时间可就更难以控制了。所以,睡前阅读这件事在我家是从来没有做过的,晚上睡觉的时间雷打不动,上床、关灯、关门,这是睡觉程式的开启。
【阅读,一段没有标准答案的寻宝之旅】我一向觉得,教育这件事难就难在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主流的方式方法自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更重要的,是在对孩子深入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找到最最适合的那一条路,与君共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