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苹果 AirPods 的作业,为什么国内 TWS 厂商抄不来?( 三 )


但问题是,苹果 AirPods 的作业,它们不愿意抄,也抄不动。
“其实国内手机厂商做耳机也是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布局,不过可能它们没有更多的资金为情怀买单。”哲凯说道:“以至于国内 TWS 耳机厂商总是会向性价比妥协。”
以更低的成本换来合格的体验,在消费者看不见的工程设计上更为明显——如果将其拆解开来看,可以发现大多数 TWS 耳机都将其主控芯片放置在拥有更多空间的耳机柄上。
“这是因为国内 TWS 耳机除极少高端产品外,其电路板均采用 PCB 硬板,苹果采用的是软硬结合板,PCB 硬板相较于软硬结合板而言,更具价格优势。”另一位业内人士向雷锋网解释道。
基于同样的原因,当苹果在使用 SiP 封装方式时,其他 TWS 耳机无一家跟进。一业内人士告诉雷锋网,SiP 工艺发展至今已经成熟,并没有太高的技术门槛,其实目前有很多厂商正在推进 SiP 工艺,尤其是一些较大的 ODM 厂商,希望能够做出一些 SiP 标品,卖给品牌方。
对于是否采用 SiP 封装,品牌方们依然持观望态度,成本是最主要的顾虑。
“SiP 工艺成本较高,前期需要较大的投入,后期需要较大的出货量才能保持盈利。即便是在前期付出如此大的成本代价,后期也不一定能实现产品的差异化,大家心里都在打鼓。”李浩乾说。
当然,除了 SiP 工艺,国内 TWS 阵营也不是没有进步。
比如说,随着国内 TWS 耳机供应链的成熟和完善,不少 TWS 耳机的核心零部件、算法及解决方案都实现了国产替代,以 TWS 耳机中最核心的元器件主控芯片为例,近一两年不少 ANC 功能主控芯片陆续供应出货,华米 OV 等手机厂商在性价比方面拥有更多选择。
深度揭秘:苹果 AirPods 的作业,为什么国内 TWS 厂商抄不来?
文章插图

不过哲凯认为,旗舰产品就是做一个让买不起的用户嫌贵、买得起的用户觉得好用的产品。“对真正有需求的用户来说,性价比其实是一种侮辱。”
他表示,“虽然企业为了活下去,追逐利润无可厚非,但个人认为大家还是把性价比看得太重要了,我认为我们还是需要做一些不考虑性价比,但体验上不输苹果的产品。华为在这方面比较积极,其他手机厂颇有搞噱头之嫌。”
雷锋网了解到,华为 FreeBus Pro 耳机采用了不同于 AirPods Pro 的压感触控方案,甚至实现了通过在耳机柄上下滑动调节耳机音量大小的功能,而采用电容式压感方案的 Airpods 就无法实现这一功能。
另外,自研程度是另一个评判 TWS 厂商做大可穿戴设备生态决心的重要维度——表面上打得火热的华米 OV,实则在 TWS 解决方案的自研程度上远不如苹果。
一位TWS耳机终端业内人士向雷锋网透露,OPPO 拥有最多的 TWS 自研解决方案,vivo 几乎全是 ODM 方案,华为旗舰级 TWS 产品自研,在小米出货的 TWS 产品中,其中大约 90% 的出货量都是采用 ODM 解决方案。
本质上,还是战略和投入优先级的问题。
AirPods 稳坐高端,但很难再一家独大了
尽管如此,在 TWS 市场,苹果在以往的巨大优势,也在被不断侵蚀。
根据相关数据,今年第二季度 AirPods 的出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其在 TWS 市占率也首次低于 30%。
基于这个大背景,AirPods 3 的问世,引发了不少争议。
一方面,作为 AirPods 系列诞生 6 年来的最新迭代产品,AirPods 3 并不算是一款在功能体验上体现出开创性和引领性的产品, 它支持空间音频,却不具备降噪功能,在产品定位上低于两年前发布的 AirPods Pro。
深度揭秘:苹果 AirPods 的作业,为什么国内 TWS 厂商抄不来?
文章插图

另一方面,它的 1399 元的价格,颇有讨好消费者之嫌——此前发布的 AirPods 2,在搭配无线充电盒版本销售时价格为 1599 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