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人工智能成为律师得力助手,法律行业为之一变?( 三 )
比如,对于处于情绪波动状态的客户,律师首先要做的是对他或者她的情绪进行安抚,然后再以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执业经验对案件、诉请以及诉讼目的进行专业的分析、判断和解读 。人工智能能够高效、准确地提供法律知识方面的解答,但是不能够对客户的情绪波动做出回应,这也是其与人类律师的根本差别所在 。
事实上,机器人ROSS之所以会从事破产领域的业务,就存在了这方面的考量 。显然,人工智能能够很好的融入包括金融、证券、投资、竞争的相关业务,是因为这些领域的业务模式相对固定,可以被格式化和数据化 。而在比如离婚、继承、物业等涉及到情感因素、民间习俗、社群矛盾的范围中,人工智能能否很好地发挥功能,还有待考察 。
法律行业的科技之变目前,人工智能虽然并不能完全取代人类律师,但却已经对律师行业造成了影响和冲击 。科技成果被广泛应用到法律服务中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深刻影响着法律服务业和法律服务市场的未来走向 。
一方面,当人工智能能够从事一些法律咨询、合同文本拟定、诉讼结果预测时,也就意味着整个律师行业已经开始面临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实际上,人工智能产品在法律领域的使用,就是将法律分析意见的提供权从律师手中转移到程序设计人员的手中 。
目前,高效而精确的法律信息搜集、归类、存储、检索以及文件阅读等已经成为“弱人工智能”具备的基本功能,而更高级的法律推理、案件论证、结论提取、案件预测、法律咨询等功能则是将来高级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 。当普通法律服务能够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时,相应定位的律师就会慢慢地退出市场,这必然会对一部分律师的存在价值和功能定位造成冲击 。
同时,律师业所受到的这种影响最终也会扩展到法律的其他领域,比如,法学教育 。在开设人工智能与法律相关课程这一方面,最先引领潮流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该院教授保罗·布里斯特、汤姆·赫勒和鲍勃·穆肯在 1984 年开始组织人工智能与法律研讨课 。随后,美国东北大学法学院、乔治城法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也陆续设立人工智能与法律的相关专业 。
在我国,政府也就此给予了高度重视 。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最早提出了打造“人工智能+”经济、社会、管理、标准、法律等横向复合型人才,鼓励高校在原有基础上扩宽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内容,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 。
另一方面,传统的律师服务业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行业,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是以人为主体 。当人工智能在律师服务中主导一些简单案件的解决时,律师服务市场将会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的现象,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使用法律服务不再为人类律师所专属,律师的工作和功能将被重新定义和评价,法律服务市场的商业模式也会发生改变 。
并且,与人类律师相比,人工智能产品的工作更为高速有效,而它所要付出的劳动成本却较少 。因此,它的收费标准或将相对降低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的介入,法律服务市场的供求信息更加透明,在线法律服务产品的运作过程、收费标准等更加开放 。换言之,人工智能在提供法律服务时所具有的便捷性、透明性、可操控性等特征,将会成为吸引客户的优势 。
不管我们接受与否,人工智能的发展都将对传统的法律职业都在产生巨大的变革 。而法律行业所要改变的,不仅是整个行业的工作方式和运营方式,还有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和信心 。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大空间|不出冬奥村体验“上天入海”!这些智能设备令运动员着迷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智能手机|全球可折叠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264.3%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