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How to Read You——My Book(1)

The First Day
我记得清楚,夜很深,26号的零点钟声敲响,耳畔还是婚礼前喧闹的K歌声,穿过人山,跨过山和大河,不再期待与热闹为伴。
此时此刻,正如钱理群教授眼中的年轻人,我也习惯性无聊地翻看手机,多日的期待终使睡眼模糊的我,不再抱怨: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相反,热闹中我逐渐进入阅读的状态,竟也忍不住,似夏天里的蛐蛐,窸窸窣窣地享受着熊猫书院《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天的阅读任务。
打卡完毕,直接感受是:10多分钟的阅读任务,简单而充实,碎片中有整体,记得最清楚的几句莫过于:(1)这个时代,过多的信息甚至成为了思考的阻碍;(2)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理解力;(3)阅读越主动,读书的效果就越好,而阅读的层次越深,对于主动性的要求也就越高;(4)阅读是一门艺术。阅读的技巧:思考,观察,记忆,想象力,分析和省思能力;(5)要学会独自面对,脱离老师指导的学习;(6)阅读有四个境界:基础阅读,检视阅读,主动阅读,分析阅读。
庆幸我还能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记住这样几句话,但终归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坦白说,上述6句话,只有前3句,可以谈论一二。首先,这个时代信息爆炸,微平台多类型,富媒体层出不穷,各类信息在聚类的基础上,进行无限制地推送,我们的阅读越来越泛化,快餐文化成为阅读圈的时尚,主动阅读却成为被动阅读的特定形态。无选择的阅读,无目的的阅读,无思考的阅读更是再普遍不过了。所以,作者说,大量的信息成为思考的阻碍,我是有所赞成的,但不是完全赞成,因为,内因才是事物产生和发展的本质原因,我相信,我思故我在,对于愿意思考的学习者来说,克服阻碍,深入思考也是电子化阅读本身存在的价值。
第二,阅读是为了增进理解力,也是为了让学习者学会思考。曾有位导师给我说过:作为一名研究生,如果不能大量的阅读,并进行大量的论文写作,是很难学会对这个专业或者领域有所思考和见解的。我很是赞同这一点,自己深有体会,前段时间,身边事务较少,专心写论文就是主要的任务,当时,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和看法是可以顺畅的书写在文档中的。最近,就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真像某位教授说的:要著书立作,先学会大量有效地阅读。才思敏捷,文不加点的功夫还是得力靠静思与阅读。
第三,主动阅读的重要性。关于人性本恶还是人性本善的讨论,其实众人现已逐渐清晰,我更倾向于人心本恶。而在我看来,自然与天然环境中的成长与发展,在人性中起着最大作用的则是懒惰与贪婪。要实现主动阅读,我们首先需要克服内心懒惰的呼喊,我们很容易向懒惰妥协,比如:很多时候,我们愿意说服自己——能够学好的前提是休息好,玩好。其实这是在为不想阅读找了个看起来很合理的借口,长此以往,我们中的一部分就会很自然地发现:我爱上了休息好,玩好,却不怎么喜欢阅读与思考。其实,这就是惰性使然,而当我们要找借口之时,告诉自己:阅读或者写作没能完成,我就没有权利去获得休息好和玩好的正强化。坚持后,我们会适应让自己主动完成任务的状态,并且会喜欢更好地去完成,让阅读的每一步逐渐成为出色的演绎。
再者,就是贪婪,我国很多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或是成功的企业家都有过相似的建议:不能贪多,一本书未读完之前,莫要开启新书的阅读。然而,身边的你我他,同时段阅读的书籍只有一本的会是谁呢?汗牛充栋后的无法选择,成为了无厘头的代表,得益于海淀二班的小团体,让我现在回归正轨,正式开启了享受同时段阅读同一本书的征程,也作为对自己的暗示:每天坚持阅读后展开思考,让思考成为习惯,让专注成为脾性,让分享成为脑神经。
【How|How to Read You——My Book(1)】后面的几句,这两天也是有些许思考,但我不是个贪婪的人,每天思考一点点,让知识网络节点的交织成为融会贯通的丝丝点缀,不求锦上添花,但让记录成为思考的前提,不留遗失的美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