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小米之家,雷军之痒

华为|小米之家,雷军之痒
文章插图

图源:摄图网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远川商业评论(ID:ycsypl),作者:李健华,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15年的双十一,小米在最后两小时临时决定给用户发50元代金券,天猫销量总算超过了华为。那年全年,小米第一次没达到8000万的出货目标,面对白岩松抛出的疑问,雷军强打起精神,“公司不能被任何外部评价和所谓的数字所击倒[1]。”
在中国,超过80%的手机都从线下渠道销售出去。对于手机品牌来说,在线上流量红利枯竭后,线下渠道足以决定一个品牌的生死存亡。
约等于没有的线下渠道和研发的混乱、供应链的危机组成了小米在2016年的三座大山。整个2016年,雷军和200名团队成员一对一交谈,给小米定下的全年任务是“补课”[1]。
用他的话说,复盘小米的前五年,公司用如此脆弱的组织结构打到了世界前列,只能说确实是站在了风口上。
之后五年的步履蹒跚,小米给中国手机行业留下了一份鲜活的教材。
起步小米在线下渠道的发力,始于2015年前后的危机。
从一年一度的小米数字系列旗舰罕见缺席开始,到小米全球出货量被折叠到“Others”类别[6]。那段时间撑起公司热度的,是雷军在印度发布会上的一句蹩脚英文。2015年的小米年会上,雷军宣布了小米未达到销售目标的消息,“面对这样的成绩单,说实话,我不OK。”
被视为小米翻身标志的小米5在2016年2月发布,但缺货问题直到4月的“米粉节”也没能缓解。雷军觉得,小米出了“结构性问题”,不是一个月、两个月,也不是半年时间能够解决的。
供应链方面,雷军亲自狠抓,才把小米手机的质量、产能实现V型反弹。但线下渠道的孱弱却无法靠突击补课解决。2016年,中国手机市场恰好迎来三四线城市换机大潮,小米只能眼睁睁看着OV华为跑马圈地。
自己补课解决不了,抄OV华为的作业行不行?答案是不行。
1)OV做线下的核心是省代模式。厂商在各省设一级代理,负责全省销售推广;省代下有二级代理,负责推动运营商和第三方门店合作。省代能做到快速对地区层层推进覆盖,数量范围多而广,目前OV线下终端超过20万。
OV这套模式的核心,在于与渠道商建立交叉持股关系,建立利益绑定一起打天下。
2)华为采用“国包商”和“资金物流平台”模式。比如,国包商中邮普泰是华为畅享和Nova中低端机经销商,手机的定价、发货和销售由它一手包办,自负盈亏。普天太力是华为P和Mate系列高端机的资金物流平台,只负责渠道直供发货,手机定价销售由华为背后操盘。只有Top级渠道客户才有资格卖P和Mate系列高利润机型。
华为这套模式的核心,是把高端机的利润尽可能掌握在自己手里,把中低端机型下放给渠道商自主经营,让低利润机型做到薄利多销。
这两套作业,小米都抄不了,原因在于当时的小米手机给渠道加价的空间实在太少了。
2016年前后,小米奉行的还是性价比策略,给渠道利润空间只有2%-5%。但省代和国包并不只卖小米,面对OV高达25%加价率,卖小米不赚钱,是渠道商公开的秘密。
2017年,小米研发了专门针对线下的机型小米5X,特意把这款手机留出不错利润空间,希望核心渠道商有动力卖。小米这次找资金物流平台出货,但没多久就被对方撕毁合同——由于小米线下起步晚,与渠道合作总量比对手少很多,渠道被要求“二选一”[1]。
因此在2016年,小米的线下渠道面临着一个悖论:如何能让渠道愿意卖小米的手机,同时做到线上线下同价,不违背性价比的策略。此时,小米之家模式横空出世——虽然小米没有高利润率,但它有IoT智能硬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