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山下练歌声

【红螺山下练歌声】01 红螺山
红螺山,坐落于京郊。虽自称『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但在国内外的名气远不如山脚下的雁栖湖大。
18岁以前,从未想过自己这一生会和这座山发生什么联系。高考之后,一直对南方优美的环境倾心不已的我,毫不犹豫的在志愿里填了号称校园内有海的厦门大学。对当时普遍热衷的北上大城市,我是不太以为然的。然而,冥冥中自有天意,提交志愿前的那一刻,一份招生广告引起了我的兴趣,就顺手在提前招生志愿里填下了,这所位于红螺山脚下的院校。
结果,当然是毫不意外的与美丽厦大擦肩而过,命运悄然改变。直到到校报到,我都没有意识到,这一选择对我今后人生的影响有多大。只有在毕业后、在今天回过头来再看,才明白人生中关键节点的一个简单选择,就足以改变人一生的轨迹。
这是一所军事院校,我从此踏进了军营,穿上了绿军装,肩上莫名扛起保家卫国的责任。军营一入深似海,从此逍遥是路人。
红螺山就在学校以北五公里,每天早起抬头见山。我到校报到的季节,红螺山一片翠绿。在这以后的四年里,我在校的每一天,都有山相伴。四时美景转换,或金黄、或雪白、或粉红、或苍绿,像一位俏佳人,默默俯视着那群绿衣青年火热的青春。
02 拉歌
唱歌,是部队一直保留的古老的传统。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到大风起兮云飞扬,古老歌声壮阔苍凉,是激发士气、鼓动人心、团结队伍的利器。从五月的鲜花开遍山岗,到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现代军歌极大丰富了官兵生活,或庄严肃穆、或轻快明媚、或刚强有力,在各种集会的场合,只要有队伍,歌声永不断,既可以表达情感、抒发胸怀,又可以交流沟通,增进友谊。
拉歌大概是军队活跃气氛,激发活力最有效的方式,凡当过兵的对拉歌绝不会陌生,大会之前、训练间隙,甚至是走在路上,无论是遇到竞争对手,还是兄弟好友,都可以一言不合,刘三姐附身,唱起来。
所谓拉歌,就是不同队伍之间用歌声来比试,来战斗,中间还要穿插着各种不服与挑衅。你唱罢我登场,此声未落彼声又起。一经“拉”上,大伙的情绪马上被“煽”起来,不消一个回合就能热血涌头。当你置身拉歌现场,此起彼伏的吼声,有板有眼的节奏,声嘶力竭的嘶喊,就觉浑身血脉贲张,热血沸腾,你的情绪马上会被强烈的氛围所感染,你会情不自禁地、不由自主地融入这个洪流,你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你积聚了自己全部的力量,每一支队伍呐喊,加油,用力。
拉歌当然要讲输赢,然而裁判的标准不是谁唱的美,也无所谓跑调,只要你的队伍声音大能盖过对方就算赢。所以军营拉歌对战极其反映一个队伍的士气、团结和拼搏的精神。一个好的队伍,对外绝对是团结一致的,在各种场合绝不会输了气势。队伍里,无论官与兵,无论男与女,哪怕声嘶力竭,哪怕嗓子唱破,也必须坚决顶上,绝不后退,绝不认输。歌可以输,人不能输,否则比试就会变成鄙视。
拉歌对战虽然激烈,但总算是文雅的比试,最后一般都是以会议开始或训练开始而结束,都是嘻嘻哈哈闹一场,不会演变成暴力。热闹的拉歌给每天规律而繁重的学习训练生活带来可靠的娱乐,增进了兄弟班级的情谊,以至于多年以后,我每次到军营,听到拉歌对战声,都感觉极为亲切。
03 军营生活
军营生活其实是比较单一的。每天的生活都是格式化的时间碎片组成。夏天六点,冬天六点二十,起床号一响,必须立刻翻身坐起,三分钟下楼集合完毕,五分钟跑步带到训练场,五十分钟训练结束,回宿舍十分钟洗漱,再听哨声下楼集合,整好队伍唱起歌来去餐厅吃早饭,早饭毕再集合队伍唱着歌去教室,中午下课唱着歌去吃饭,回宿舍休息,下午继续唱着歌上课,四点半开始体能训练,一路伴随歌声去晚饭,去打扫院校卫生责任区,集体自习,集体回宿舍,洗漱,晚上十点半熄灯号一响,立刻熄灯就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四年生活就像机器一般规律,每天的生活时刻和同学战友在一起,不分离。平均两个月大约能请一天假出校门,但也很少能自由活动。
每天如此,但却并未让人感觉乏味,反而时刻充满激情。能带来如此神奇力量的,大约就是那绵绵不断的歌声,间或可以抬头遥望让人冥思的红螺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