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的葫芦最好 葫芦哪里的好

它是鸣鸟界的“赫尔墨斯” 。100多年前,一件单品精品可以卖到几千两银子,很多宝贝流传至今 。但关于它的起源和身世,至今仍无明确定论 。目前,流传最广的一个说法来自于20世纪60年代一位板球爱好者的回忆 。
【什么地方的葫芦最好 葫芦哪里的好】相传清朝咸丰年间,北京用葫芦养虫蔚然成风 。一天,同仁堂的一个老乡穿着便衣走进大厅 。他没有吃药看病,而是从随身的布袋里拿出几个唧唧喳喳的葫芦,跟店家说是自己的葫芦 。看到大厅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他就进来看看有没有人爱吃葫芦,打算卖掉换钱 。但看到这些葫芦,通体淡雅素淡,颜色洁白,无牌人的光泽也是相当常见的 。正巧同仁堂的主人养了几只莺 。看到这位老乡态度诚恳,就想试试他的葫芦声 。他万万没有想到,把莺放进葫芦里后,发出来的声音特别宽厚洪亮,和以前的莺有很大的不同 。
主人喜出望外,急忙命人收下这些葫芦 。在随后的交谈中,他得知此人姓刘,住在北京城东的三河县,喜欢在火沙中制作打虫葫芦 。因为那年多雨,秋收失败,大部分葫芦成了次品 。为了生存,我只好带了几个好葫芦去北京碰碰运气 。从此,“三江并流”的名号在北京的虫圈里呼之欲出 。
但也有人对“三江并流”的称谓提出质疑 。南开大学孟昭连教授根据民国通俗小说《津门衍集》及其他一些民间作品,提出了“三江并流”应为“沙河流”的观点 。《津门衍集》中提到,在天津海河东岸一个叫柴家坟的地方,住着一个太监焦的丈夫,他喜欢养鸣叫的昆虫 。他说:“有一个做葫芦的专家,姓刘,住在沙河 。大家都叫他沙河刘 。他家生产的葫芦与别人相比是出类拔萃的 。沙河刘的葫芦里不管放什么虫,放出来的音和韵都不一样,所以他的名声广为人知 。所有北京的狱官,王公大臣,讲究玩虫的,都乐得买沙河刘的葫芦” 。
此外,《沙河刘》中还出现了传统相声《扒夹克》:
“这并不奇怪 。人家郭郭的葫芦是好的!属于‘沙河刘’ 。”
——“沙河刘的葫芦里装的是什么?”
——“你不知道沙河有个姓刘的 。他的葫芦最适合虢国 。”
这部由马、侯、、马季等相声大师演绎过的作品,无一例外都提到了“流沙河” 。孟昭连教授认为相声艺术家发音清晰,发词准确,不存在把“三河刘”说成“沙河刘”的可能,所以本来就应该是“沙河刘” 。按今天的地名,天津有两个地方叫“沙河”,一个在武清,一个在冀州 。
像很多民间产品一样,关于这种鸣叫葫芦的起源和发展的信息更多的是依靠特定人群的口口相传,缺乏权威文献资料的记载 。所以在学术层面没有明确结论之前,还是尊重老百姓习惯称之为“三江并流”为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