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他洪水滔天 发洪水哪里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 。他是魏玛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 。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的创造者,他是德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杰出人物 。他于1831年完成了《浮士德》,次年在魏玛去世 。
歌德的肖像
《浮士德》是德国作家歌德创作的一部12111行的诗剧 。第一部出版于1808年,有25个场景,没有幕布 。第二部分由27个场景和5幕组成 。
全剧没有连贯的情节,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发展变化为线索,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了一个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新资产阶级高级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 。是一部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诗剧 。
《浮士德》以诗剧的形式写成,共12111行 。题材取自16世纪关于浮士德博士的民间传说 。浮士德是生活在十五世纪的一个真实的人 。
浮士德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传说中人们还额外补充了一些细节,说在恶魔的帮助下,他创造了那么多奇迹 。这些传说后来成为作家经常使用的创作素材 。
刚刚出场的浮士德,学识渊博,久负盛名,却对自己长期的生活感到迷茫和不满,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学习成绩不能让他获得内心的满足,理性和感性有很大的冲突 。这时候理性占了上风,压制了他的感性需求 。
在极度的困惑和苦恼中,浮士德的第一个解决方案竟然是自杀 。当然,事情并没有真的发展成这样,否则剧情写不下去 。随着耳边传来复活节的音乐,浮士德童年对美好生活的记忆被唤醒,熙熙攘攘的复活节人群帮助他完成了思想上的转变 。
魔鬼和上帝打了一个赌,但浮士德自己并不知道 。魔鬼引诱浮士德与他签订协议:魔鬼会在浮士德死前满足他的所有要求,但会拿他的灵魂作为交换 。
说明文艺复兴后人们所追求的精神状态是最真实的展示:我应该在死前及时享乐,但我不在乎死后是否泛滥 。莫斐斯和他签约时说“思想的线索断了,知识让我恶心了很久” 。
在墨菲斯的帮助下,长期生活在书房的浮士德开始了他的世俗生活,进入了爱情生活阶段,尝试并体验了另一种生活 。浮士德到达的第一个地方是“酒吧” 。返老还童后,浮士德在街上追少女玛甘蕾 。
浮士德插图
他一见到马甘雷,就对莫斐斯说:“把那个小女孩给我找来 。”"如果我今晚不能拥抱她,我们将在午夜分道扬镳 。"就连魔鬼墨菲斯也不敢看这个:“你说话像个登徒子” 。
但即使是马甘雷也无法满足浮士德享受尘世生活的欲望,他开始了新的追求 。歌德通过与魔鬼莫斐斯和酒房里的男孩们饮酒作乐,肯定了人类的尘世享受 。但是,马尔甘雷肯定了爱情的无私和纯洁 。
浮士德不满足于学习生活和享受的原因,恰恰是精神需求和肉体需求的冲突 。浮士德有两种冲动 。
他感叹“我们的精神之翼得到一种肉体之翼的配合并不容易,但这是每个人的天性” 。浮士德的痛苦来自于这两种需求无法达到完美平衡的痛苦 。
浮士德插图
之后经历了政治生活阶段和追求古典美的阶段 。随着与马甘雷的爱情生活以悲剧告终,浮士德逃离现实,以追求人性的完美为目的回归古典美,回到希腊 。
作为一种令人羡慕的古典美的典范,18世纪的德国古典美学家希望人性回到古希腊的“和谐”和“宁静”的境界,以克服人性的分裂,克服困难 。
人们认为人在婴儿时期就应该回到古希腊,受到古典美的熏陶,形成完美的人格,成年后再把这种人格带回来完善自己的民族 。
主人公和海伦的结合产生了奥福良,表现了歌德希望18世纪的人能在古代找到完美的人格 。浮士德博览群书的形象代表了现代社会科学大发展带来的理性思维的追求 。
浮士德插图
而海伦则代表了历史中无法通过理性的逻辑推理来理解,也无法被征服的那一部分 。但是,奥福良去世不久,海伦的离去说明现代科学不是万能的,理性无法超越自身的应用领域是必然的 。
【管他洪水滔天 发洪水哪里】最后,通过《填海造地》,浮士德,或者说歌德,感受到了理性的力量,或者说弥补了理性无法触及某些领域的遗憾 。至于和魔鬼的约定,歌德要求上天用爱的火炬打败魔鬼,上天解救了浮士德,终于结束了整篇文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