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东北 二人转

东北二人转(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东北二人转 , 历史上称为小秧歌、对打、蹦蹦跳跳 , 也称为口口、双边松、刘峰、相户爱、板板戏和东北地方戏 。它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 , 有着300多年的历史和悠久的原始文化 。
《两人合二为一》最早发表于1934年4月27日的《台东日报》 。
《台东日报》第七版...本市(阿城)三岛街的一个茶馆 , 最近不知道有几个人被某乡镇请来演二人转 , 就是在乡下跳舞 , 美其名曰‘莲花落’ , 每天打扮各种角色 , 表演歌曲……” 。
1953年第一次全国民族乐舞表演之前 , 统称为二人转 。它是诞生于中国东北的民间歌舞艺术之一 , 属于中国走唱流派 。它反映了东北民间、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髓 , 深受城乡人民的喜爱 。
植根于东北民间文化 , 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和河北东北部 。表演的是一男一女 , 穿着鲜艳 , 拿着扇子和手帕 , 边走边唱边跳 , 表演一个故事 , 唱得响亮粗犷 , 唱得幽默风趣 。二人转在东北秧歌的基础上 , 吸收了河北的荷花 , 增加了舞蹈、人物、走位 。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北三省 , 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艺术家与大师的关系可以追溯到清朝嘉庆末年 。
清末民初 , 出现了“闯关东”的浪潮 , 大批山东、河北的人进入东北 。“以秧歌为底 , 以荷花为边”的对唱 , 意味着“闯关东”的人是从关内关外带来的 。
由于清末社会动荡和战乱 , 大部分文献记载不全 , 只是长期在民间流传 , 细节无从考证 。
据记载 , 清道光二年(1822年) , 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扶塞吉)庙会上有蹦极表演 。早期的二重唱 , 没有女演员 , 所有的女角色都是女扮男装 。
随着流行区域的不同 , 二人转在发展中形成了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大流派 。其中包括:
东路以吉林市为中心 , 表演武术元素的彩棍;
以辽宁省黑山县西路为中心 , 讲究板豆和唱腔;
南路以辽宁营口为中心 , 歌舞并重;
聚焦黑龙江北大荒 , 追寻美丽动人的歌声 。
所以历史上有“南浪舞 , 北歌 , 西班斗 , 东打棍”的民间说法 。后来各种表演取长补短 , 相互融合 , 表演的侧重点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明确 。
关于二人转的起源 , 众说纷纭 。
王铁夫、雷锦、陈钧、孙红霞认为二人转起源于莲花落;
任光伟、冯宪()、王、杨普认为二人转起源于东北秧歌;
李英、赵凤山、杰夫认为二人转源于萨满祭祀歌舞;
宁的话令人惊叹:“安徽是二人转的故乡 , 二人转的根在安徽凤阳 , 它的艺术母体是凤阳举世闻名的艺术花鼓 。”
杨普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解释了二人转的原型 , 认为“二人转的文化根源在于五千多年前东北女神的文化格局” , 认为“二人转源于红山文化的圣婚仪式的‘二神转’;神圣婚礼的“二神传”是由萨满表演的原创戏剧 。萨满的《二神传》通过东北民间舞蹈逐渐转化为东北秧歌;东北秧歌的‘一架’ , 改成二人转 。”
一般认为二人转的形成和发展是东北文化和中原文化相结合 , 多种艺术形式融合的结果 。二人转是在东北秧歌的基础上吸收各种戏曲演变而来的 。
东北二人转是东北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 它以东北民歌和东北秧歌为基础 , 充分吸收了东北其他民间艺术形式 , 以及莲花落、石步仙、凤阳歌、京剧、梆子、皮影戏等的音乐精华 。"
建国后 , 流传“二人转”这一名称 。四平、辽源、吉林、长春、铁岭等大中城市 , 息烽、榆树、梨树、德惠、双辽、扶余、镇赉等县 。各地纷纷成立地方戏曲队(二人转) 。
1951年二人转第一次出国 。受国际形势和国家外交战略的影响 , 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表现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著名二人转演员马力在老艺术家艾·普莱特、的指导下编创了二人转扇子舞《飞蝴蝶》 。1951年 , 她在中南海演出 , 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的称赞 。同年 , 她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和学生节上获得金奖 。
1952年3月 , 辽宁省民间文艺汇演在安东(今丹东)举行 。蹦蹦改名为“二人转” , “二人转”的名字开始在东北流行 。
1952年 , 梅兰芳在当时的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观看了和胡演出的《姚大娘捉特务》 。他对二人转的艺术评价很高 , 认为二人转能让人物靠唱歌跳舞活起来 , 能演现代戏 , 值得京剧借鉴 。
梅兰芳指出:“京剧和二人转都是艺术之花 , 各有所长 。”
1953年3月 , 黑龙江省文工团演员、胡参加东北赴朝吊唁团 , 表演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三只鸡》 , 反响强烈 。
抗美援朝时期 , 在北市场二人转的园子里 , 二人转艺人都以帽子的形式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以前有个“大杂调” , 有些转行的演员会唱当时的流行歌曲 , 比如前苏联的《红梅》《喀秋莎》这首歌 。
1953年4月 , 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全国民族乐舞大会上 , 东北代表团的二人转节目正式参加演出 , 从而二人转这个名字第一次得到全国文艺界的认可 , “二人转”这个名字开始在全国推广 。也就是说 , 在二人转200多年的历史中 , 它的名字并没有固定下来 。蹦蹦、小秧歌、相户爱戏、半板戏都是它的旧称 。
1954年6月 ,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 两国文化交流逐渐增多 。1954年7月 , 东北艺术团赴欧洲演出二人转扇子舞 , 受到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高度赞扬 。
1955年 , 女演员开始逐渐增多 , 二人转的演出基本结束了变装的历史 。从此 , 男女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演唱 , 强调科学的发声方法 。
20世纪60年代 , “二人转”的戏剧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 。为了加强编舞工作 , 发展二人转新剧目 , 丰富音乐伴奏 , 改进服装 , 丰富舞蹈艺术 , 演员所持道具种类有了发展变化 。
1963年10月 , 周恩来总理陪同朝鲜崔庸健元帅访问黑龙江 , 在哈尔滨观看了龙江剧院的张淑芳、韩世贞、白凤兰等表演的《羊八结游春》、《会北记》等节目 , 以及部分龙江戏片段 。周总理说:“二人转的基础很好 。要创作出脍炙人口的龙江戏 , 更要发展二人转 。”
1974年12月 , 辽宁省丹东歌舞团的二重唱演员陈英、姜怡婷赴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演出二重唱《女队长》 。在此期间 , 虽然国际演出不多 , 但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人民的友谊 , 展示了东北地方艺术的风采 , 为今后的国际交流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
改革开放后 , “二人转”曲牌不断创新 , 伴随着扬琴、琵琶等的加入 。、以及武术鼓、锣、钹 。演员手持道具 , 加花伞 , 纱巾 , 长帛 。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 , 服装也得到了相应的改进 。舞台利用灯光色彩的变化来烘托戏剧情境 , 综合艺术素质不断提高 。这里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彩的歌曲 , 如《马前泼水》、《惠贝姬》、《包公的断后》、《包公的道歉》、《西厢记听秦》、《双比战》、《冯逵卖妻》、《水淹蓝桥》等 。这些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 并长期上演 。
从80年代末开始 , 二人组的国际演出次数大大增加 , 开始参与带有竞赛性质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 。
1983年8月 ,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石清照教授是“中国歌唱艺术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 他非常热爱中国民间艺术 。在沈阳 , 我观看了张桂兰和刘京闻表演的二重唱《羊八结有春》和《放风筝》 , 并介绍了每首曲子的音乐特点和适合表达的感情 。史清照高度评价了这次对唱 。
1989年7月至8月 , 以崔凯为团长、马力为导演的辽宁省地方戏曲艺术团一行15人赴日本富山参加第三届国际青年戏剧节 。代表团来自31个国家 , 作为压轴表演的中国二人转赢得满堂彩 。
考虑到“二人转”一词难以翻译 , 中国代表团使用了“东北地方戏剧”一词 , 这与此次艺术节的学术讨论主题“地域戏剧的国际理解”不谋而合 。由于组委会规定演出中不设同声翻译或字幕 , 观众的语言、文化、习俗又各不相同 , 中国代表团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 。8月5日晚7时50分 , 辽宁省地方戏曲艺术团在浮山县人民会馆首演 。最终 , 李静、潘长江获得个人演技奖 , 何获得服装设计奖 , 艺术团获得集体银奖 , 为国争光 。
1991年 , 吉林省民间艺术团访问日本 , 演出了《老人背老婆》、《夫妻来访》等剧目 , 以其独特的技艺赢得了日本观众的喜爱 。
进入新世纪 , 辽宁省铁岭市民间艺术团二人转演员赵本山决心将东北地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地方戏二人转发扬光大 , 再创辉煌 。
2001年 , 由赵本山发起并组织的“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 , 为二人转在新世纪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2001年12月 , 吉林省民间艺术团在古巴驻北京大使馆为古巴和拉美使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成功的演出 , 引起了观众的共鸣 , 因为在阿根廷有一种戏剧是“一人扮演多个角色” , 这与二人二重唱的表演非常相似 , 观众在演出中找到了知音 。
2007年2月 , 吉林省民间艺术团、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赴新加坡参加春节游园会 , 演出了《猪八戒的拱门》、《老丈人的背》、《西厢画》等经典剧目 。
2007年2月 , 辽宁民间艺术团赴美演出 , 反响强烈 。
中国曲艺家协会代表团于2007年6月和2009年6月访问日本 , 2009年2月访问法国 。三场演出都包括两个人的二重唱 , 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 。
2008年5月 , 吉林省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的青年演员赵小龙、马晓晖赴英国为当地华人表演了独创的二人转——一指禅和手绢技艺 。
2011年11月 , 吉林省文化厅整合省民间艺术团(国有)和东北风二人转艺术团(民营)的演出力量 , 组织名家演出 , 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进行了三场精彩演出 , 受到当地观众的欢迎和认可 , 丰富了以“感受中国”为主题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的内容 。
2011年12月 , 由辽宁省侨联组织 , 铁岭民间艺术团赴加拿大和美国进行为期一周的巡回演出 , 慰问当地侨胞 , 并在多伦多、纽约和旧金山进行了5场演出 。表演为主 。虽然观众主要是广东、福建等地的华侨 , 也有一些外国人 , 但是反响很好 , 回归演出的需求非常热烈 。
2012年1月 , 由吉林省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组织的富有吉林地域文化元素的大型综艺节目《中国风》在英国演出 , 受到好评 。
2012年1月 , 由英国伦敦唐人街商会主办的欧洲最大规模的春节庆祝活动在伦敦特拉法尔加广场举行 。吉林省歌舞团的演员们表演了一场精彩的二重唱 。
2012年10月27日 , 辽宁大学大学生艺术团一行38人赴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市密歇根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文化交流演出 。
【东北二人转发展简史 东北 二人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