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零工经济下的「隐秘往事」

投稿|零工经济下的「隐秘往事」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新眸,作者|陈长红,编辑|桑明强
提起兼职,“自由度”是它最大的标签 。
相比于全职,兼职的工作时间、地点更加灵活,有小时工、日结、周结和月结等方式,和租房广告一样,兼职广告也曾被贴在大街小巷,在一些工业城市,劳务中介所甚至开了整整一条街,值得深究的是,兼职赛道只是招聘行业的一个冷门类,并不被资本看好 。
这些年,兼职渠道在优化,但兼职玩家格局并没有太大变化 。
对于用工方来说,为了压缩成本、处理一些临时性事务触发了临时用工需求;对于求职者(大学生或部分全职工作者)来说,他们出于有赚钱或开发副业的动机;对于第三方人力公司(中介、猎头)来说,匹配雇佣双方需求,从中赚取服务差价 。就目前来看,国内人才市场仍存在供需失衡现象,为此,这篇文章我们将主要探讨:
  • 千亿级兼职市场,为何跑不出现象级玩家?
  • 理性探讨灵活用工下的劳动关系和未来趋势 。
用工市场的新气象2015年,被认为是兼职行业的关键转折点 。
在这之前,大家对兼职的认知更多停留在:中介提供的工厂用工岗位 。2015年,随着移动互联网进程加快,兼职赛道涌现了一批在线应用,探鹿、兼职猫、斗米等相继入局,并获得资本融资,一时间,这个赛道成为资本眼中的“香饽饽” 。
在业内专家看来,“企业的新型用工需求和求职者的短期工作需求是兼职市场火爆的主要因素,从根本来说,也可以解释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不均衡 。”对于企业来说,招聘到岗快速、用工成本低是兼职用工的最主要优势;对寻找兼职工作的人来说,获取劳动报酬是直接目的 。
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兼职市场规模就达到千亿元规模,潜在的兼职人员近5.5亿,其中,社会兼职人数约占据了91%,学生人数约占据了9% 。
一般来说,社会兼职人群主要分为2大类:全职工作和工作过渡期 。他们希望通过兼职获取劳动报酬、工作技能以及经验,还有一类特殊的校外求职者,他们在退休后通过返聘形式返回工作工位,发挥自己的剩余价值,这类人通常是教师或科研工作者 。
相比之下,大学生兼职市场可发展空间较大 。据新眸调研,我国各类形式的高等教育达到了4183万人的在学规模,应届毕业生的临时过渡和在校生寻找实习,构成了兼职市场的潜力军,同时也对兼职提出了新要求(数量、行业、工作形式等) 。
熟人介绍、在线应用、校内海报以及中介,是学生获取兼职信息的主要渠道 。
由于大学生日常课程安排较满,在兼职工作选择上更倾向于发传单、家教、餐饮服务、在校勤工俭学以及业务代理 。在大学生们看来,兼职除了满足经济需求外,还能丰富简历、提升社交技能,对未来求职有很大帮助 。
针对大学生兼职市场,市面上对应出现了不少兼职APP 。它们主要为2大类:综合化求职招聘客户端的兼职模块和专项兼职应用,呈现出信息化、交易化以及O2O服务一体化的三种模式,在用工单位与兼职者之间形成闭环 。
以兼职猫为例,商家可以查阅用户实名认证信息和芝麻信用评分,VIP企业的快结类兼职可由平台先行代付,此外,平台还为客户提供保险服务,赔付金额高达250元/次,但随着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兼职当中,也出现忽略学业的本末倒置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