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钴奶奶”or“镍大爷”,锂电原料暴涨背后谁在博弈?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潮汐商业评论中国股民不容易,不仅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要懂政治经济、晓前沿技术 。之前一直以为这只是段子的小李,在股市浮沉数年后,如今已深以为然 。
比如最近他关注的新能源板块,行业稳中向好的趋势下,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供不应求,尤其是各类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催生了一波投资热潮,作为关键核心上游资源的锂矿自是不在话下 。
但小李还跟随市场风向,关注了另外两种原材料——钴和镍,并了解了新能源发展史中多个电池原料之争的“爱恨情仇” 。
01 磷酸铁锂VS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之争要从锂电池的发展历程讲起 。
公开资料显示,1980年,钴酸锂材料问世;1991年,日本索尼推出首款商用锂电池,就以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 。
但钴酸锂电池能量密度较高,化学结构高温性能却较差,影响其安全性,同时不易做成高容量单体,只能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很难用于汽车等大型物体 。
1997年,磷酸铁锂材料问世,既解决了安全问题,不含钴又降低了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被迅速应用于电动汽车,这种人们常说的“铁电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着汽车动力电池的主导地位 。
而差不多相同时间的1997年-2000年,镍钴锰(NCM)、镍钴铝(NCA)等三元材料陆续面世,其中,镍钴锰三元材料以相对廉价的镍和锰取代了钴酸锂中三分之二以上的钴,采用镍(Ni)钴(Co)锰(Mn)三种材料,且三种金属的比例可以调整 。
据了解,磷酸铁锂电池的特点是耐高温、安全性强,成本低,但能量密度也低,难以满足车辆的高续航要求;三元锂电池则反之,特点是能量密度高、续航能力强,但成本也高,安全性较低,高温下易发生燃烧或爆炸现象 。
各有利弊的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开启了长达多年的路线之争 。
2004年,磷酸铁锂引入中国,成为锂电池的主流路线,2007年,比亚迪发布磷酸铁锂电池进军动力车市场 。
但随着电动车覆盖范围从商用车扩大至SUV、轿车等乘用车,磷酸铁锂低能量密度弊端显露,三元材料借助特斯拉之力打开了市场大门,到2015年,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几乎平分秋色 。
2016年,国家的精准扶持政策,首次将电池系统能量密度纳入考核标准,高能量密度、长续航里程成为补贴重点,三元材料更是顺势起飞,2018年,三元锂电池在整体动力电池装机量超越磷酸铁锂电池,宁德时代也凭借三元锂电池超越比亚迪,拿下锂电市场的半壁江山 。
但随着政策红利退场,补贴逐年退坡,更具性价比的磷酸铁锂电池重回厂商视野,同时,受益于技术突破,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搭乘中低端车火热的东风,再度获得市场青睐,今年上半年,磷酸铁锂上半年的累计产量超过三元锂电,并出现在比亚迪“汉”、五菱宏光MINI、特斯拉Model3、小鹏G3i等多款车型上 。
至此,谈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之争落幕仍为时尚早,从磷酸铁锂的角度看,其上游材料主要以碳酸锂与磷酸铁为主,供给的稳定性强且成本低,回暖后引入了磷化工和钛白粉等化工公司的入局,控成本、提升能量密度等将成为角逐重点,如磷酸铁锰锂材料等 。
从三元材料,尤其是镍钴锰三元材料来看,随着市场对电动汽车的高续航能力视为刚需后,动力电池三元化、高镍化的趋势仍将代表锂电池的较长一段时间的未来 。而攻克高镍化三元电池成本性、安全性问题的厂商,或能脱颖而出 。
推荐阅读
- 智能汽车|北京产业转型:从“去叶留心”到发展“高”“精”“尖”
- 猎豹|全网都在夸的“猎豹”是什么?为何这些“黑科技”频频上热搜?
- 政策|浙江省“抢人”:创业失败贷款不用还?官方回应来了
- 大空间|不出冬奥村体验“上天入海”!这些智能设备令运动员着迷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k50|Redmi K50电竞版开卖:“奔驰联名款”海鲜市场需加价千元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