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以锂电池为名,一场疑窦丛生的重组( 三 )
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在2016年至2019年全球锂电池企业出货量排名中,比克动力稳居前十名 。另有公开的产业研报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装载比克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超过了20万辆 。
文章图片
03 “两难”相遇,彼此救赎?在锂电行业近十年的高成长通道中,比克动力其实一直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 。
2017年,长信科技曾动念以67.5亿元的高价收购比克动力75%的股权 。但鉴于当时监管政策尚不明朗,双方最终抱憾而归 。对于这段未能达成的姻缘,长信科技曾表示,只要政策允许便会立即重启收购计划 。2018年,中利集团加入了追慕者的行列,表示打算拿出100亿元来收购比克动力的控制权 。
然而,都是因为与收购相关的政策不明朗,上述两项交易至今均未能变成现实 。但值得提及的是,截至目前,在比克动力的23名股东中,除了第一大股东深圳比克持股比例29.14%外,长信科技、中利集团分别持有比克动力11.65%和8.29%的股权 。
令人唏嘘的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比克动力,在登陆资本市场的道路上却是一波三折,此前已经两度冲击A股上市,但都以失败告终 。2019年,比克动力还身陷“连环债” 。
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受新能源汽车购车补贴退坡导致新能源汽车装机量大幅下滑影响,加上众泰汽车、华泰汽车逾期未付货款,导致比克动力现金流紧张;比克动力又因此拖欠其锂电池材料供应商近7亿元的债款 。
今年以来,比克动力的债务尽管有所缓解,但由于目前仍有较大资本性支出及大额应收账款回收的不确定性,比克动力经营资金仍较为紧张 。11月24日公布的重组预案披露,2019年至2021年前9个月,比克动力营业收入分别为13.83亿元、15.64亿元和16.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8亿元、-10亿元、-736.28万元,累计亏损达17.76亿元;同时,比克动力尚有大额未清偿债务,部分债务已经逾期,且存在银行账户被冻结情形 。
12月2日晚间,长信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比克电池签订了一份股权转让及债权债务抵消协议 。协议内容的大意是,因比克动力2018年未实现业绩承诺,比克动力的控股股东比克电池需补偿长信科技1.155亿元,而目前公司仅收到业绩补偿款800万元 。于是双方商定,根据比克动力102.5亿元的估值,将剩余业绩补偿款1.075亿元调整为股份补偿 。
正是鉴于比克动力的营业能力和债务诉讼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上交所在11月28日发出的问询函中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
比克动力到底价值几何?长信科技在上述债权债务抵消协议中给出了超100亿的估值,但质疑的声浪不绝于耳 。动力电池业界的多位专业人士在与市界交流时认为,曾经风光无两的比克动力“现在除了剩下一栋楼,似乎已经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
如果按照比克动力的股东中利集团的持股数额来匡算,比克动力被估值100亿确实有些“虚高” 。公开数据资料显示,中利集团持有比克动力8.2927%的股权,对应的股权账面余额为3.88亿元 。若依此推算,比克动力目前的估值也仅为50亿元左右 。
尽管如此,新力金融依然对比克动力满怀希望 。
在全球锂电市场保持高景气的氛围之下,除了宁德时代等赛道巨头持续在全供应链加码外,跨界进入锂电市场的案例屡见不鲜 。
国际能源署预判,到2030年,仅靠现有和在建的锂矿生产项目,全球将出现约50%的锂需求缺口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