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

公司今年的芒果结得很丰盛,有一天,和朋友聊起这些芒果该归谁的问题来。忽就想起探春,大观园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也是面对相同的问题。我们的探丫头就搞了个承包责任制,包下来的人负责打理,收成也归其所有。探春的这份见识,这份改革的魄力,放在今天也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作者想要我们认识的改革家探春,也应了作者开篇所述:闺阁中亦历历有人也。



探春
文章图片
探春 而属于探春闪耀的时刻还不止于此,仔细想想,大观园里的诗意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诗社,而诗社的发起人正是探春。
及至抄检大观园这一回,迎春懦弱,惜春冷漠,唯独探春挺身而出。
“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可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得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是议论甄家自己盼着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探春】这一段话,有气魄,有担当,有见识。维护自己丫头,是气魄;愿去自领处治,是担当;而对家族命运的论断,则是见识。最后的流泪,是自己明明洞见了家族的衰败却无力挽回的悲哀。
探春给王善保家的脸上那一巴掌非常解气,大快人心。并且这一巴掌,打得是有理有据有节,王家的也只能认栽,不服不行。
脂砚斋说如果探春不去,贾府衰败时,诸子孙不致流散,可见探春正是像《飘》里的斯嘉丽一样,能在关键时候稳定局面的人物。探春这样人物,处事干练可谓脂粉堆里的英雄,见识心胸又在凤姐之上但是她的悲哀恰在于她的出身。她的出身是她内心最大的自卑,虽然没有一处明说她对于自己庶出身份的介怀,但她对于赵姨娘的态度,抛开赵姨娘自己行事不端的因素,仍然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她的这种自卑。当然,也许这恰恰是她能从三春中脱颖而出的动力所在吧。
探春的结局是远嫁,没有争议。但高鹗的续书样那般一笔带过却是不可以接受的。
“次日,探春将要起身,又来辞宝玉。宝玉自然难割难分。探春倒将纲常大体的话说的宝玉始而低头不语,后来转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于是探春放心辞别众人,竟上轿登程,水舟陆车而去。”
有人说了,曹雪芹的叙事一贯的简洁。不然,曹雪芹叙事虽简,但于如此重要人物的结局绝不会写得如此草率。你看曹雪芹写晴雯结局的文字,不知赚去读者多少眼泪。
当然高鹗这里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写得太简,而在于他已经背离了曹雪芹的思想。探春用纲常大体的话劝宝玉?我猜是高鹗心中的纲常大体吧,关键还劝服了宝玉,乖乖,曹雪芹这要被“改邪归正”了呀。最后“放心”辞别众人,倒像是个令人满意的结局,置《分骨肉》的判词何地?
87版电视剧这里的改编我认为挺不错的:
前一个镜头是探春来辞别赵姨娘,平生第一次,叫了生母一声“娘”,虽是骨肉至亲,却从来都是叫姨娘,何尝不是一种分骨肉呢
之后的镜头转到送别的岸边,探春拜别南安太妃,背景音《分骨肉》响起 。
宝玉和探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赵姨娘眼含泪水,欲上前一步,被凤姐拉住。作为生母的她,女儿远嫁,必须隐忍悲伤。因为探春,是王夫人的女儿,现在更是南安太妃的义女,她的身份只能站在人群最不起眼的角落强忍眼泪,唉,分骨肉啊
“一帆风雨路三千,
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
告爹娘,
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
离合岂无缘?
从今分两地,
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
莫牵连。”


探春
文章图片
探春远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