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河前,他买了两瓶10块的白酒(“没能月入几万,让我水葬吧!”)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文作者:祝东风
首发公众号:甘北
文章图片
成年人的崩溃,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所以,当我刷到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有个男人跳河自杀时,并没有太大的触动,只觉得惋惜。但点开一看,我愣住了:
他是在和父母争吵后跳河自杀的。
从他和妻子的聊天记录中,可以看出,他的父母埋怨他挣得不够多,而且这样的埋怨,应该不止一次。以至于让他觉得,父母就是想“逼死”自己,就是巴不得他能消失,字里行间是满满的消沉和失落。
他今年33岁,有两个孩子和心爱的妻子,却因为这次和父母的争吵,在河边喝了两瓶白酒后,一跃而下。
当这些信息拼凑在一起时,这条新闻突然让人五味杂陈。
嫌弃他不能挣钱的,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他的亲生父母;
他走的那一刻,有没有想到自己不光是儿子,也是丈夫,是父亲,还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原生家庭的伤害,即使在日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依旧无法弥合,依旧能对一个33岁的中年男人造成毁灭性打击……
我不知道他是以怎样的心情离开的,是一时激愤的冲动,还是万念俱灰的绝望。
但我能感受到,父母的埋怨和奚落,给他带来的强烈痛苦和巨大伤害,以及那种拼命努力却始终达不到父母要求的无力和挫败。
文章图片
周而复始,恶性循环,这根弦终于在这一次,到达了它的弹性上限,不可挽回地崩断了。
评论里有人感慨,“岸边那两瓶白酒,每瓶只要十块出点头”,更是让人看了眼热。
临了了,到底还是没舍得“奢侈”一把。
文章图片
在他的尸体被打捞上岸后,他的父亲崩溃了,第一反应就是跟着跳河,和孩子一起去死。
文章图片
看到这样的画面,我实在很难把这位痛苦万分的老人,和聊天记录中那个把孩子逼到绝路上的父亲联系起来。
仔细想想,他当真是想逼死自己的孩子吗?
甚至,他当真非要儿子月薪过万不可吗?
我专门去查了河南省去年的平均工资:2019年,河南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7268元;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3194元。
也就是说,河南人的平均月薪应在3500-5700之间。
而2019年,驻马店市的GDP总量为2631亿元,人均GDP3.73万元,排名河南省倒数第二。
新蔡县,又在驻马店市排倒数第三……
一圈捋下来,不难发现,他们所在的城市,整体的经济状况并不很好,能够月薪过万的人应该不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月入过万更像是一种追求,或者只是父母惯有的碎碎念,但就是这样的碎碎念,循环往复的碎碎念,永不休止的碎碎念,成了套在孩子头上的紧箍咒。
取不下来,越念越紧,整个脑袋发胀似地炸开,头疼欲裂,生不如死,最后在酒精的作用下,宁愿用一走了之换取长久的安宁。
对他父母而言,那天可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一天,那段对话可能是再寻常不过的一段对话,孩子听得耳朵起茧,他们也说了不下千遍百遍,却没有想到,这次的这根稻草,成了最后一根。
其实,我从不怀疑这些家长的爱,他们没有不爱,只是不知道该怎么爱。在不知道的前提下,偏偏又坏在这张嘴上。
文章图片
就像很多时候,我都觉得,父母虽然爱我,但他们给我的爱是不稳定的。
他们在行动上毫无上限地爱我,却在语言上毫无下限地伤害我。
妈妈可以在我生病时不眠不休地照顾我,爸爸可以在我失恋时,连夜开车把我接回家疗伤。在他们身上,我有无数时刻,都感受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但也有某些时刻,我溃败在他们口无遮拦的辱骂甚至是诅咒中,怀疑他们是不是恨我,是不是想逼死我。
我的成长过程算是顺风顺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职场,都没有碰到过什么大奸大恶之人,所以,客观而言,我这辈子听过的所有最难听最恶毒的话,几乎都是从我父母口中说出来的。
他们会在我考试成绩不好,本来就很失落的时候,唾骂我的学习态度,质疑我的能力和智商,在我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时,依然咄咄逼人地问我“为什么别人可以,就你不行?”……
会在我不听话的时候,带有恐吓意味地威胁我:“从明天开始你不要上学了”,“再顶嘴就从这个家里滚出去!”,“你要是不结婚我们就断绝亲子关系!”……
会在我想突破舒适区做些尝试的时候,嗤之以鼻地奚落我:“你肯定不行”“你就是个眼高手低的主儿”“小姐心思丫鬟命”……
还有太多我不愿回忆,也难以落笔的字字句句。
可能在父母看来,他们的话是气急之下,是不经大脑的思考,是为了我好,但它们就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在很多时候把我戳得鲜血淋漓,支离破碎。
一根钉子插进墙里可以拔出来,但墙上永远都会有一个洞。
而且,在我和父母的几次激烈对峙中,我都产生了寄人篱下的感觉。
我总是底气不足,我总是败下阵来,吃你的嘴短,拿你的手软,我没有办法,我什么都是你给的。
命都是你给的。
王漫妮被海王羞辱,可以一件衣服一件衣服地脱下来还给他;
那我呢,也把命还给你吗?你要吗?
我时常会产生某种割裂感。
【跳河前,他买了两瓶10块的白酒(“没能月入几万,让我水葬吧!”)】即使在父母最“穷凶极恶”的时候,在我们的关系最僵化的时候,我都不怀疑,只要我需要,他们可以立刻把眼角膜给我,把肾给我,甚至把自己的命给我。
他们爱我,但这些爱,无法阻止他们伤害我,也无法弥合他们对我造成的某些伤害。
他们用行动昭示着我是个宝贝,却在语言上,无数次让我觉得成绩、面子、名利都比我重要,什么都比我重要。
文章图片
我知道我的父母不是孤例。
文章图片
中国父母实在过于雷同,以至于谁在网上随便吐槽下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迎来一片感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爸妈。
其中,这四种特色较为鲜明:
1、习惯性打击
“你学××有什么用,书都读不明白还学这学那的。”
“我了解你,你就是三分钟热度。”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以后还能干什么?!”
“看看人家!”
“我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这辈子生出你这么个不成器的东西!”
……
这些伴随着某些孩子长大的话,隔着屏幕都让人觉得窒息。
打击式教育的初衷是为了反向激励,也为了让孩子保持一颗谦逊的心。但很多父母发挥得太过了,教育没有,倒是把孩子的自信和自尊打了个稀巴烂。
2、喜欢推卸责任
绝大多数孩子,都听过这么一句话,“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
早就怎么了?
早就离婚了?早就创业了?早就去过自己的人生了?
为什么要把包袱甩给孩子呢?他拦着你了?他要求你了?
而且,说这话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没有孩子,自己是不是真会去做那些事?结果一定是好的吗?
我看也不见得。
退一万步说,当初的牺牲,要真是因为太爱孩子,现在又何必说出这些让他感到沉重、觉得痛苦的话?
3、结果导向
这个社会不看过程,只看结果。
这句话有个前提,“这个社会”。社会规则已经这么残酷了,为什么还要在家里延用这套规则呢?
文章图片
就像新闻里那个男人,他说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依旧无法月入过万。父母忽视他的努力,却始终对那个“不达标”的结果耿耿于怀,这不是在雪上加霜吗?
4、不会道歉
父母话说过了,事做错了,他们心里是有歉意的,但因为隐隐的父权和自尊作祟,就是没有办法开口说出那句“对不起”。
明明三个字能解决的事,非要演化成“出来吃饭了”,“赶紧睡觉”,“你要不要吃水果”这种生硬的没话找话,宁愿用尽山路十八弯的费力不讨好,也不会真诚地道个歉,好像说了就跌份了。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存在谁比谁高一等,也没有面子可言。我们是最亲的人,身上流着和彼此相同的血,为什么要人为制造出那么多的隔阂和伤害,为什么要口无遮拦地把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拆得四分五裂?
无论如何相爱相杀,说到底,我们也只有这一世的缘分。
我希望,不要总是说父爱如山了,别再如山了。这个山不一定是恩重如山的山,却很可能是愚公移山的那座山。
惟愿父母之爱如暖阳,大方温煦,恒久稳定,不用太耀眼,温和就好。
-甘北原创-
作者:甘北,文艺女青年,我有一间大房子,活够了就去死。我还有一个公众号,写男欢女爱,也写世情冷暖,欢迎你来做客。微博:甘北Lily,个人公众号:甘北(ID:ganbei1990)。
按照下图,添加星标不再错过每一次的精彩更新。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中国出轨率世界第一:是什么让我们不再敬畏婚姻?
◆ “人到中年,半年没有夫妻生活,算不算无性婚姻?”
◆
2018年离婚大数据曝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对婚姻失望?
◆
婚姻遭遇出轨,真的不要草率离婚!
◆
为了一时激情去搞婚外情,毁了家庭,寒了爱人的心,值得吗?
◆
人到中年的婚姻,遇到婚姻危机,该怎么处理?
文章图片
马上咨询,立即回答
婚姻情感问题咨询、离婚维权问题、小三劝退问题......请加中国首席“维情维权专家”舒心个人微信:wqshuxin2,立即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长按可复制,或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添加)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