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懂得多,那又怎样()


道理懂得多,那又怎样()
文章图片
1.
越来越发现,在微信群里讨论问题,根本就没办法讨论清楚,即使用诸如截图这种办法没有用,因为它是不连续的,一段文字如果离开了上下文和语境,意思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在一个几百人的大群,很容易被支言片语所引导,甚至还有可能产生群体事件。总有一些爱热闹的人,喜欢挑起事端,也总有一些不假思考的观望者,突然一下子就被点燃。勒庞在《乌合之众》中提到:群体是缺乏理性的,历史上也由于这种力量而产生很大的破坏性,因此,现在各国政府都采取必要的措施,控制舆情,避免过激,产生更大的影响和危害。
群体也必须有其规则,如果你觉得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凭什么我就得听你的,大不了我退群。
那就退好了,你可能就不属于那80%,只是属于边缘的20%,对大家来说,没有丝毫影响。


2. 这世间有太多的道理,正说反说都对,又都不对。
经常听有人说,知道了太多的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3. 道理都是有边界的。
如果你一味地生搬硬套,那只会处处碰壁。著名的牛顿力学三定律,都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适用,推广到宇宙空间,就不适用了,就要用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科学从来都不是绝对的,事实上,科学是在螺旋状的上升,不断地进步的。今天认为的真理,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悉数推翻,这也就是科学的魅力所在。


4. 道理也是分场景的。
我们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说,做人要靠自己,长大后,却经常也听人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这矛盾吗?不矛盾。
因为场景发生了变化。
小时候,我们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长大后,我们却是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工作当中。
能力有两种,一种是技能,比如说,会一门手艺,会写代码,多才多艺,这个是确定的,你投入了时间,用心去钻研,刻苦努力踏实上进,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三年、十年下来,自然成为了高手。还有一种是博弈,比如说沟通、领导力,是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这个就不确定了,你投入的时间多,也并不一定有效果,甚至有可能越来越糟糕。就像一个人如果不喜欢你,你天天软磨硬泡,穷尽一生,也不可能博得芳心。
【道理懂得多,那又怎样()】越努力,越失意,大概就是如此。
因此,古人将这些不可控的部分,总结成了天命,我们现在却归纳成了缘分。


曾国藩说:君子但尽人事,不计天命,而天命即在人事之中。
康福(字价人)是曾跟随曾国藩十几年的老部下,曾国藩去世前,康福突然来看他,要回了祖传的围棋。
曾国藩说:“价人,你想过没有,世界上的人,其实就是棋枰上的子,无论是我们还是长毛(太平军)都如此。我常常这样想,每当想起这点,便很灰心,不知你想过没有?”
“我也想过。不过我想,只有我们这些人才是棋子,大人你老不是,你老是执子的人。”康福笑着说。
“不是的。”曾国藩摇摇头,凝重地说,“包括我在内都是棋子,都是身不由己任别人摆布的黑白之子。”
“别人是谁呢?”康福睁大眼睛问,“是皇上吗?”
“皇上有时是执子的人,有时又是被执的子,说到底皇上也是棋子。”曾国藩两眼望着空空的纹枰,似在深思。
“那么这个‘别人’究竟是谁呢?”康福追问。
“冥冥上苍!”曾国藩苦笑着回答。


5. 道理也是要用起来的。
有些东西,光知道没有用,关键还是看如何用起来,道理也属于这一类。
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可事儿一发生到自己身上,就不知所措了,有时候还弄得个灰头土脸。
因此,有些人只适合作顾问,但是不适合作主帅,有些人只适合提供解决方案,不适合作决策。
而有些人不一定有知识,也不一定有能力,但是他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够将道理应用起来,你还真不得不服。
比如宋江。


6. 其实,这就是智慧,而智慧,却是最难学的。
一般来说,获取智慧,有三种途径:
人物模拟,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模拟发生在别人身上,即如果是某某某遇到这件事情,他会怎么办?这样一来,就会豁然开朗,这是用一个更高的视角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跳出条条框框的束缚。
拉开时间,将事情设想在一年前发生,或者一年后发生,自己会如何处理,将事情人为地制造一些时间距离感。在做重大决策时,将事情放一边,先冷却一下,过一段时间后再处理,效果可能会更好。
心态置换,把自己想象成一个长者或老师,用这样的心态来和别人打交道,制造一种心态上的不对等,往往能表现得更有智慧。
纸上得来终觉浅,却知此事要躬行。
道理懂得了,明白了它的边界,分清了它的场景,然后将它应用起来,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