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学是真的?
文章图片
赖特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笔记。
佛教和其它宗教相比,最大的好处是它允许思辨。赖特这里研究的是把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东方佛教里玄学的东西去掉,以冥想修行为主的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佛教,更好的词是佛学。它允许你辨析和论证,也允许你用现代知识去检验它。
这时你会发现,现代心理学的很多研究结果和佛学的观点是一致的。
1、无常
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2、苦
基因决定了苦的体验是一种必然。
首先,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永远不会满足,快乐必然是短暂的。
人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基因的唯一目的就是不断的复制下去,为此它会控制人类,让我们的行为对它的复制最有利,包括:
1)所有和复制相关的事情都是快乐的;其次,我们的情绪不能反映真实世界。
2)快乐是短暂的,否则我们没有动力做第二次了,而复制希望的是越多越好;
3)大脑会自动关注第一条,忽视第二条。于是人就不断追求快乐,而又得不到持续满足的。
草原时代、早期小规模的熟人世界里,我们的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生存,比如恐惧、愤怒、焦虑、悔恨,但是这些到了文明时代,其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意义,于是逐渐成了我们的心理问题。这也是一种苦。
所以佛学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佛学为什么会流行开,除了解决了人对死的恐惧以外,最大的价值就是帮助人们解决苦的问题。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贪、嗔、痴,就是苦的原因。
3、无我
佛学认为人的身体、感情、感知、想法行为、甚至意识,都不属于真正的自我。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证实了,我们的大脑中并非只有一个自我,而且我们经常会自己欺骗自己。
有部分脑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的大脑至少有7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会试图控制我们。比如你考虑吸烟时,就会有支持你吸烟和反对你吸烟两个模块在竞争,最后会有一个模块胜出。这样我们就很难说我们有一个统一的自我,因为不同的模块的感情和思想都是不同的。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无法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不同的模块会不断的跳出来对你进行骚扰。
4、冥想
佛学是强调修行的,仅仅靠认知无法领会佛学的真谛。好比,你永远无法让一个色盲真正体会什么是红色,只有他的色盲症好了,看到了红色,才算真正的体会。
冥想通过专注呼吸,或者某一件具体的事情,而达到不被人脑模块轮流影响和控制的境界,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和自我。赖特举了一个例子,好比你在火车站,各种模块就是一辆一辆火车,它们都会尝试把你拉上火车,于是你就在不同的火车之间跳来跳去。通过冥想,你可以做到站在原地不动,静静的看各列火车开来开去,而就是不上车。
5、色即是空
色就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情感。我们看待任何事物,其实都是先天的带有情感的,比如,听到尖叫会联想到危险,看到阳光会感到温暖。这种情感在草原时代,有利于我们快速的做出各种判断,更好的存活下来。
但是由于这个情感是主观的,那就有可能出错,而且不同的人的情感也是不一致的,这就会给文明时代的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麻烦。举个例子,有一个人对你做了一件坏事,你就会给他贴一个标签,坏人,而且你的实际行动会和他对立。而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其实是没有固定性格的,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给他贴一个简单的标签,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应。
佛学要求大家认识到,我们对世界的主观看法是不真实的,真实的世界是不带感情色彩的,是需要去除这些色,达到空的境界。所谓的色即是空,就是说我们赋予万事万物的主观情感、看法、内涵,其实都不真实。
佛学认为,我们光认知到这点没用,需要通过修行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赖特问过一些修行到了很高境界的人的体验,他们感觉看待世界的确“颜色”变淡了,桌子还是桌子,人还是人,但是赋予它们的各种内涵或者情感变得没那么突出了。
6、涅磐
前面说的无我,指的是我们没有一个统一的自我,所谓的自我是不存在的。而佛学里的自我,还有一个外部的概念,就是通过修练可以达到个人和外界合二为一的境界。
贪、嗔、痴里,最根本的就是贪,而贪的就是你想要把外部的东西占为己有,拿到我这里。如果你修练到了无我的境界,那你和外界就没有边界了,也就不存在贪了。
修行的最高目标是涅磐,是一种超级的宁静、幸福、自由,以及对万事万物的清楚的认知和理解。而且涅磐可以摆脱因缘,也就是因果关系的控制,进入绝对的无条件和自由。
这是一个终极目标,是一个过程,当今世上,还不太有人敢说自己进入了涅磐状态。
7、菩提树下,佛陀究竟悟出了什么?
释迦牟尼生活在2600年前,那时相比草原时代,人类已经非常文明了。佛陀年轻时是个不折不扣的王子,有妻有子,荣华富贵,但他不觉得幸福,于是出家修行。他尝试了当时印度流行的各种宗教,都不满意,最后在菩提树下苦行,终于悟道,创立了佛教。
那么,佛陀究竟悟出了什么呢?
本书就是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试图做出解释。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我们之所以要带着感情色彩去看万事万物,之所以有贪和嗔,是自然选择给我们大脑的设定。凡是看上去对传播自身基因有利的,我们就认为它是好的,就贪,反过来就是坏的,就嗔。你可以把佛法当成一个超越自然选择的方法。
为什么要超越自然选择呢?因为自然选择的设定具有天生的不合理性。
赖特说,自然选择给每个人的基本假设就是,你是特殊的,你比别人重要。我们总是从自我的视角出发,去判断好坏。但是这个基本假设不可能是正确的,因为全世界有这么多生物,不可能每个生物都比别的生物重要,不可能每个人都特殊。
那我们能不能换个视角。如果你能跳出自己,用上帝视角或者说宇宙视角去看世界,那么“无我”和“空”这两个概念就很自然了 —— 它们等于就是说,你并不比其他事物特殊。
一块腐败发臭的肉,从人的视角来看,它里面有细菌、对健康有害,显然是个坏东西。但是从细菌的视角来看,腐肉恰恰是它们繁殖的温床。这就是“色即是空”。认识到这一点,这块肉就是一块肉,并不存在好与不好。
也许这就是佛学的意义所在:把我们从自然选择给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两千六百年前,佛陀体察到了自然选择给人的思想的限制。他没有任何现代科学工具,但是他发现了问题所在,找到了解决方法,还发展出一套知行合一的佛学体系。佛陀走得非常非常远,以至于后世的人已经难以理解他。
两千六百年后,现代科学让我们再一次发现同样的问题,使得我们可以学习佛陀的方法,印证佛陀的思想。
8、总结
佛陀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是文盲,而且语言本身的发达程度也没法和现在比,佛陀为了传教,就要使用大量的口语化的描述以及各种比喻,以让普通老百姓也能理解。而在佛教传播到全世界各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翻译和二度甚至数度解读的问题。原始的佛经是用梵语写的,现在纯正的梵语已经失传。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解读都无法还原佛陀的本意。
正因为如此,这也给了现代科学进行尝试的机会和空间。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佛学的意思,可以说是,通过认知革命和刻苦修行,从而做到不从自我的角度来看世界。
参考文章:万维刚,精英日课。
推荐阅读
- 热闹中的孤独
- 我要做大厨
- 《真与假的困惑》???|《真与假的困惑》???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 爱就是希望你好好活着
- 太平之莲
- 为什么你的路演总会超时()
- 知识
- 叙述作文
- 时间老了
- 财商智慧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