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一个热门事件|“眯眯眼”中伤三只松鼠,谁才是最大输家?( 三 )


如今,在社交化网络中,我们可以看到,不时就会有一种被煽动起来的情绪,以病毒传播速度被广泛地传染,它将自我生成和复制,进而独立地构成为“事实”和“逻辑”本身 。可是,随着这种“情绪”——我们不妨将之称为“人造情绪”的消失,与之相关联的“事实”和“逻辑”也会同步消失 。
我们毫不怀疑,人们对三只松鼠的“情绪”,以及凭借这种“情绪”捏造出的“事实”会逐渐消失 。这是当下闹哄哄的舆论场,一种令人难堪的规律 。
但是,任凭这样情绪一次次凭空出现,一次次波及甚广,一次次无端责难,一次次中伤企业,最后又一次次销声匿迹:戾气让无数“义愤填膺”的“热血青年”取得了胜利,“谣言”让更多吃瓜的网友大饱眼球 。
但最大的输家是品牌方,更是中国来之不易的商业文明,以及历经多年精心呵护,才逐渐养育出的健康、开放的营商环境 。
正如新京报评论所说的那样:围绕三只松鼠这幅海报所出现的争议,深刻说明了我国的营商环境中值得警惕的一种不良倾向 。评判一个企业的经营行为好还是不好,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相关的法律 。但目前商业生态中,常常会出现离开法律甚至背离法律的各种要求,让企业动辄得咎,无所适从 。一些人提出的要求看似占据了道德的高地,却远离法律精神,而一旦法律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商业生态就会受到破坏,这对经济健康运行只会起到破坏作用 。
另一种观点指出:好的营商环境首要的一点是宽容 。“眯眯眼”辱华的论调,对中国的发展没一丁点好处!扯这些有的没的,并不能增加幸福感,只能让戾气在社会上空弥漫,而这将是所有人的不幸 。
【一文读懂一个热门事件|“眯眯眼”中伤三只松鼠,谁才是最大输家?】对此,上海市消保委12月27日就发文表示,消费圈的审美也要与时俱进 。社会在发展,消费在迭代,商家只有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契合消费者新的审美需求,和消费者建立文化与情感的共鸣 。
实际上,企业有多方位的价值,尤其对近年来崛起的国货品牌来说,他们承载起的是行业的期盼与社会责任 。但是,他们也遭受了更多的非议 。
而这,显然不是一种对待国货品牌的正确方式 。
衡量一家企业是否成功,有很多标准:经营是否合规,有法律去衡量 。发展是否有潜力,有市场表现去左右 。社会责任是否到位,有实际行动来支持,等等等等 。
但所有的衡量标准中,最应该避免的,是不要让一种“无厘头”式的舆论倾轧,去凭空“打垮”一家企业 。
当下,一家民族品牌的诞生,很不容易 。尤其对三只松鼠来说,从外国品牌包围中国零食市场夹缝中逆势崛起,到成为中国妈妈们信赖的"第四餐",这样一个品牌承载的民族责任与消费者的期待,很厚重 。这家企业应值得人们更多的耐心 。
或许,三只松鼠广告风波会逐渐平息 。但此次事件,暴露出部分人群的"狂热"、对国货的苛责,乃至冠以一种"莫须有"的罪名,显然是对中国营商环境,以及商业文明的巨大伤害 。
展望未来,一个真正自信、健康的商业文明,需要市场主体去遵守法律,遵守市场规则,而不是任凭部分人群一味断章取义,恶意揣测,以舆论去倾轧个体与企业,从而无视法律与规则——这无疑是对市场经济初心的背离 。
杰夫-汉默巴彻所说:“我们这一代人中最优秀的头脑,都在思考如何让人们点击广告,这太糟糕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