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20年七大焦点透视 地震 三峡

三峡地震(三峡工程20年七大焦点透视)

三峡工程20年七大焦点透视 地震 三峡

文章插图
从示范阶段到10年运行,三峡工程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 。淤积情况如何?西南大旱真的和三峡工程有关吗?......在枢纽建成20年、成功运营10周年之际,采访人员采访权威专家,走访三峡坝区、库区及下游地区,试图梳理和解读笼罩在三峡工程上的对错关键问题 。
焦点一:泥沙淤积埋坝?
泥沙淤积是三峡工程最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 。面对泥沙问题,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方法,即汛期加大流量,使浑水出库,枯水期积累大量清水 。近年来,研究表明,三峡水库的来沙量一直在减少 。自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三峡水库上游年平均来沙量仅为1990年以前的38% 。
焦点二:蓄水诱发大地震?
近年来,中国西部一旦发生强烈地震,就有人把矛头指向三峡工程 。这种说法符合客观事实吗?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对于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水库蓄水只能触发靠近库区、接近极限状态的发震断层 。对于汶川地震、庐山地震等西南地区的强震是否由三峡水库诱发,专家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缘的龙门山地震带,而三峡大坝所在的黄陵背斜属于扬子准地台中部的上扬子地台褶皱带,两者之间没有区域构造联系 。
焦点三:高坝是否阻断了循环路径?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及周边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 。近年来,南方干旱使得“三峡大坝阻断大气环流,影响周边气候”的说法甚嚣尘上 。
【三峡工程20年七大焦点透视 地震 三峡】“大气环流垂直高度3000米,三峡大坝高度只有180多米 。三峡大坝不可能阻断或阻断大气环流 。”中国三峡集团总经理宸妃说 。
焦点四:两湖是否在为危机呐喊?
近年来,洞庭湖、鄱阳湖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几次严重干旱 。有观点认为,这与三峡蓄水密切相关 。
“三峡蓄水部分泥沙,对缓解洞庭湖泥沙淤积十分有利 。”鄱阳湖的情况略有不同 。三峡工程年蓄水期间,水库流量低于自然流量,大坝下游干流水位较低,增加了鄱阳湖出口流量 。
焦点5:如今的珍稀物种在哪里?
三峡工程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
对于陆生动植物,相关部门采取了很多保护措施 。从水生生物的角度来看,三峡工程影响区有6种濒危水生生物,包括白鳍豚、中华鲟、中华鲟、达氏鲟、江豚和胭脂鱼 。报告显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资源种类和数量确实有所减少 。然而,鱼类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也是不同的 。比如葛洲坝截流后,中华鲟迅速适应环境,在坝下形成新的产卵场 。
焦点六:黄金水道被切断了吗?
近年来,大量船舶通过三峡大坝往往要等待船闸,很多人开始怀疑三峡工程对长江黄金水道的影响 。统计显示,1949年,长江干线的货运量只有191万吨;葛坝枢纽通航后,该段货运量在2002年达到最高值1800万吨 。近年来,过闸货运量稳步增长,2011年过闸总货运量达1.0033亿吨 。
焦点7:大坝下的河势会发生巨大变化吗?
三峡工程应用后,长江中下游河势是否稳定,护岸工程塌岸能否得到控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
实测数据表明,自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论证阶段的冲刷速度和范围均大于预期,但河势总体上没有发生较大变化 。“塌岸”现象比蓄水前多,但大部分仍发生在蓄水前的原塌岸段和险段 。由于1998年洪水后护岸工程持续施工加固,遇塌岸及时防护,三峡工程蓄水以来,长江中下游未出现重大险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