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快美互联背后:理想的花路,现实的磨合( 二 )
文章图片
快手是内容推荐模式,用户在刷快手过程中看到推荐的某家餐厅很有吸引力,从而产生去这家餐厅试试的冲动 。
而在关系和内容驱动的“信任”基础下,老铁们有着惊人的购买力 。如下图,截至2021年9月,快手电商的复购率达到了70%以上 。
这样一来,“看了快手,我决定要消费,美团负责履约”的消费链条打通 。
文章图片
综上,双方携手、优势互补下,美团的到店酒旅业务有新的增量依托和增长路径,提升平台GTV;快手也有望打开本地生活业务的想象空间 。同时,两家互联互通,也符合当下的倡导方向 。
不过,这只是理想状态下,双方合作的假设呈现 。但回归到现实,具体的合作效果究竟如何,还需要考虑现实因素 。
CP好嗑,但仍需磨合作为不同的平台类型,两家虽理论上互补契合,但平台间颇大的差异性,让互补业务磨合仍需时间 。
就用户群体而言,数据显示,快手电商用户的消费主力是31-40岁的人群,占比有40.5%;美团(2019年)的核心客户群体为20-30岁年龄段,订单占比61.5% 。
文章图片
主消费群体的差距,对合作通道的短期转化效果,或有一定影响 。
而到店酒旅上,实际匹配度也有参差 。
其中,酒旅方面,美团以下沉市场和经济型酒店起家的长尾市场,契合现有的快手用户群体 。
但到店餐饮以及美容美发等品类上,美团的业务目前更集中于一二线 。不过,现阶段的匹配度低,也是契机——美团可顺势拓展低线市场用户,快手也能借此扩大用户层次 。
比如,美团2021Q2电话会议曾提到:到店业务,我们认为大多数低线市场增长空间很大,会继续扩大直营团队 。
而和这种固定的事实条件相比,更需要警惕的是,“流量+供应链”合作模式本身的变数 。
此类合作在业内并不鲜见,比较知名的有阿里和苏宁的“猫宁”组合,以及腾讯和京东的“鹅狗”CP 。但两对CP的结局,并不相同 。
以阿里、苏宁来说,2015年8月,两家牵手的初衷是:苏宁在天猫开设旗舰店,能导入线上流量资源;阿里可以扩充天猫平台家电品类,牵制京东的威胁 。
但看起来“共赢”的局面,却是“貌合神离”的呈现 。
可以看到,合作后苏宁从阿里处得到的实惠,只有天猫里的苏宁旗舰店,和其他开旗舰店的品牌没有太大差别 。2017和2018年,苏宁清空所持有的阿里股票 。
文章图片
反观腾讯和京东,2014年腾讯成为京东的大股东,京东从此获得了微信和手机QQ的一级入口位置,以及其他腾讯系平台的支持 。
巨大的流量倾斜下,京东平稳实现电商由PC转移动端的过渡,并在之后几年里,稳居电商平台收入榜首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