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经验 结节性红斑的治疗

结节性红斑的治疗(中医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经验) 。
导读:今天 , 我们将学习结节性红斑的治疗 。
01
一般化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由真皮血管和脂膜炎引起的结节性皮肤病 。
临床上多见于女性 , 男女比例为1: 6.7 , 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 , 多发生于春秋两季 。
结节通常发生在腿的伸肌侧 , 但很少发生在大腿和前臂 。这种病是的急性过程 , 3-6周后消退 , 不留任何痕迹 , 但有一半是慢性过程 , 多年未愈 。

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经验 结节性红斑的治疗

文章插图
02
临床经验
一、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是基本的治疗方法 。
脏腑功能失调 , 阴虚 , 血热或其中湿痰 , 加之外感湿热 , 外感邪驱动内邪 , 导致湿痰流淌 , 热痰侵袭皮肤及皮下结节、红斑 。病位在皮下和皮肤 , 与脾关系密切 。
一般来说 , 其病机包括虚(阴虚)、痰(湿痰)、火(痰火)和瘀(血热血瘀) 。病属标虚 , 标阴虚血热 , 标血瘀痰湿痰核阻滞 。其基本病机为热毒上盛 , 痰瘀阻络 。
基础治疗: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
现代医学认为结节性红斑可能是对某些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等)抗原的迟发性过敏反应 。).
首先 , 已经证实了退烧药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
清热药物种类繁多 , 笔者认为临床上仍应选用清热凉血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 。
常用药物如生地、赤芍、丹皮、桃仁、红花、丹参、当归、紫草、徐长卿、墨旱莲等 。
二、迟发性过敏反应的药物治疗 。
【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经验 结节性红斑的治疗】如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连翘、苦参等 。 , 例如 , 从黄芩中提取的黄芩苷和黄芩素具有抗过敏作用 , 可抑制过敏介质从肥大细胞的酶激活系统中释放 , 抑制过敏反应 。长期服用可控制过敏性水肿炎症 。
第二 , 绝对根本 , 注意祛湿药物 。
祛湿在治疗这种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湿的趋势 , 小腿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 , 湿的积累是痰 , 痰和热结 , 痰火逸出 。
所以采用利湿解毒的方法 , 使湿邪从幼年起就出现 , 从而达到以湿除热孤 , 因势利导 , 有出路的目的 。
在临床实践中 , 具有甜味、清淡、无味和吸湿特性的产品可用于寻找具有湿热毒性的药物 , 如土茯苓、薏苡仁、白花蛇舌草 。
然而 , 祛湿解毒是转移的方法 , 湿热之源负责脾胃 。治内湿 , 先调脾 , 使脾土健运 , 才能渗湿 。燥湿健脾法可以调理脾胃 , 消除其湿滞 , 使脾胃健康、清、升、浊 。
故常与魏萍散同用治疗 , 其中苍术、厚朴、陈皮性苦 , 性温 , 燥湿 , 直达中州 , 燥湿健脾 , 可与表湿邪同用 。与渗湿、利湿解药同用 , 使湿源清而自洁 , 不留于下窍通邪毒 , 从而祛湿邪 。
三、治其标——注意祛瘀散结之药 。
结节是结节性红斑的主要临床表现 。
其基本病机为痰瘀互结 。因此 , 无论出现在哪个证型 , 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药物都必须重复使用 。
结节软而不实者 , 可用夏枯草、连翘、川贝、土茯苓、薏苡仁、蛤壳、生蚝等 。常用于清热散结 。
有结节者 , 常用三棱、莪术、桃仁、红花、夏枯草、皂角、穿山甲软化结节 。
对于肢体有肿块的患者 , 要注意使用虫类药物 , 如苍蝇、水蛭、地龙、蜂房、僵蚕、全蝎等 。 , 以促进血液循环 , 化瘀 , 软化硬块 。
第四 , 配合外用药 。
①大青高:大青叶60克 , 黄柏、大黄、乳香、没药、明基、张丹、黄连、芙蓉叶、铜绿、胆矾、五倍子各30克 。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细粉 , 与凡士林混合成软膏 , 涂在纱布上 , 每天或每隔一天涂在患处 。
②黄马酊:黄连、马钱子(粉碎)各30克 。将药物用75%酒精300毫升浸泡3-5天 , 密封备用 。每天3~5次涂于患处 。
5.巩固治疗 。
有些结节性红斑患者容易复发 , 但很难治愈 。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由外源性病原体(上呼吸道感染、脚气感染、肠道感染等)加重 。).
因此 , 病情稳定时 , 应坚持清热解毒的汤剂与片剂交替服用 , 逐渐过渡到片剂 。
03
马瑞亭先生的经历
结节性红斑 , 中医称为红斑 , 也属于风湿病的范畴 。是由于卫气损伤 , 营血受抑 , 营热郁结所致 , 多发生于肌表 。
临床表现为高度红斑和顽固性疼痛 , 常发生于膝盖和脚踝之间 。夜间烦痛 , 天亮退烧疼痛减轻 。个别病人 , 既痛苦又痛苦 , 难以入睡 。这些病人大多是女性 , 但男性很少 。
疼痛是瘀血 , 但得不到就会痛 。痒是气滞 。如果不弄平 , 就会痒 。气滞血瘀 , 循环就会受阻 。因此 , 瘙痒和疼痛都可以使用 。气滞重者痒痛;瘀血 , 疼痛轻 。阴瘀发热 , 阳滞发汗 。多数患者夜间患此病 , 不出汗 , 多为阴瘀 。
虽然红肿频繁引起心烦热 , 但并不溃烂(有些挠出血水) , 所以不是阳盛血热引起的疮 , 而是风湿 。故用归芍牧之汤降之 , 除麻黄辛散 , 再用浮萍去湿热 , 达表瘀 , 加润肝熄风之品 , 活血化瘀 。
处方:桂枝9克、炒白芍9克、白术9克、牡丹皮粉9克、当归9克、知母9克、炒杏仁9克、土茯苓12克、浮萍12克、鲜姜9克、胖枣4片 。
方桂枝疏肝升郁;生白术和胃脾;炒杭烧、丹皮 , 活血化瘀 , 润肝熄风;土茯苓强筋壮骨 , 利湿解毒;浮萍解表活血化瘀;将知母育肥 , 杏仁炒熟 , 清肺润肺;鲜姜和胃降逆 , 发汗解表;育肥枣补脾生血 。
加减:血瘀较重者加丹参15g、延胡索6-9g化瘀止痛;发热头晕者 , 加黄芩炭6-9g清火;皮肤瘙痒、从头出血者加威灵仙3-6g祛风止痒 。
对于感冒患者 , 加6-9g川附子片温肾化瘀;关节肿痛者 , 加青风藤3-6g , 以利关节 , 祛风止痛;表不固 , 多汗者 , 加黄芪15-30g , 固表止汗 。
外洗法:取嫩桑枝250克 , 鲜槐枝500克 , 用威尔汤外洗 , 加热后每日三次 。洗完之后 , 患处用纱布包好 , 避免风吹 , 是治疗脚踝红斑最有效的方法 。
——石玉光、单树建 。当代名医临床精华专辑[M]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1998:74 。
中医药治疗“结节性红斑”的临床经验 结节性红斑的治疗

文章插图
04
精选病历 。
一、高慧媛医案——加味麻黄汤治疗结节性红斑 。
何某 , 女 , 38岁 , 某医院医生 , 1991年8月6日来院就诊 。
症状为散在微隆起皮肤上的结节性红斑 , 呈葡萄色 , 呈对称性 , 四肢多于躯干 , 瘙痒 , 舌淡 , 苔白 , 脉细 。病程2个多月 , 有医院诊断为“结节性红斑” 。
我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扑尔敏等西药近3周 , 20多剂清热凉血利湿的中药没有效果 。
被人推荐后 , 在师范大学寻求治疗 。概括来说 , 辨证就是寒湿凝滞肌肤 。治宜温心宣彤 , 散寒开凝 , 用麻黄汤尝之 。
处方:麻黄5g、杏仁10g、桂枝6g、炙甘草5g、忍冬藤10g、连翘10g、赤芍10g、栀子皮10g、白鲜皮10g、滑石15g、蒲黄10g 。
3剂后红斑变暗发痒 , 7剂后大部分消退 。18剂后治愈 , 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
注:西医认为本病为免疫生物学反应性炎症综合征 , 累及皮下组织及真皮内小血管 , 病因复杂 。
中医属于“命妇”的范畴 。中医认为“贾布”禁用麻黄汤 , 所以多数医生不敢用 。老师敬古人而不固守 , 用麻黄汤治疗 , 效果显著 。
-游山 。高会元 , 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医生系列[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2004:103 。
二、了解建国医案——桂枝汤合四物汤治疗结节性红斑 。
程 , 女 , 23岁 , 2002年8月30日首次确诊 。
主诉:结节性红斑持续10年以上 , 疼痛加重1个月以上 。
现病史:患者报告10年前生活在寒冷潮湿的地方 , 双下肢伸肌面出现红斑 , 引起疼痛 , 逐渐累及上肢和下背部 , 反复发作 。曾在重庆多家医院就诊 , 确诊为结节性红斑 , 但长期门诊中西医治疗无效(用药情况不明) 。所以 , 我今天来看病 。
症状如下:患者下肢小腿延长面(尤其是踝关节周围小腿后侧下端)4-5块疖状红肿结块 , 形似梅子坑 , 按下时疼痛消退 , 遇温时缓解 , 遇冷时加重 。
小腿后侧可见暗紫色环状瘀斑 , 为既往红斑后遗症 。上肢和下背部偶见少量红斑 , 冬季重 , 夏季轻 。病情的加重与月经周期有关 。
倦怠乏力 , 感冒 , 烦躁易怒 , 腰膝酸冷 , 四肢微温 , 月经时少腹部冷痛 , 变暖时少疼痛 , 月经黑块 。
舌暗红色 , 苔中根厚腻 , 有几条细脉 。BP120/80毫米汞柱.
中医诊断:瓜藤纠缠 。属于寒、湿、痰、瘀阻滞经络 。
治宜祛风除湿、补肝肾、化瘀通络、排毒 。
处方:独活15克、桑寄生30克、阿莎丽3克、川芎30克、当归尾15克、炒杜仲30克、熟地20克、牛膝15克、炒山药30克、白芍30克、柴胡15克、鹿角霜20克、金银花(炒炭)15克、桂枝10克、五灵脂15克、蒲黄15克、桑枝30克、黄芪80克
以江藻为向导 , 嘱其避风避寒避湿 , 适当休息 , 抬高四肢缓解局部水肿 。
二诊:服用7剂后病情明显缓解 , 双下肢红斑、疼痛减轻 。咳嗽、乏力、困倦、怕冷的症状依然存在 , 但比以前好了 , 舌头又黑又白 。
方上复片从15g增加到20g , 鹿茸粉增加到30g , 连续服用7剂 。
第三次诊断:患者报告服用14剂 , 精神清爽 , 无明显不适 , 寒战减轻 , 力量增加 , 腿部红斑 , 按压疼痛 , 比以前更软 , 大便干燥 , 牙龈肿胀 , 月经暗 , 舌头暗 。
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原方除屎壳郎 , 加生地黄20克 , 再服7剂 。
3个月内 , 患者在门诊被中医治疗中断 。2002年12月陪朋友看病时 , 报称双下肢红斑消退 , 无疼痛 , 和普通人一样健康 。
注:本病起于正气不足 , 邪风寒湿侵入 , 与气血相冲 , 致寒湿血瘀阻滞经络 , 而血瘀则为有形之邪 , 成斑 , 形如梅坑 。
《苏文逆调论》说:“戚颖不足无情 , 齐威不足不必要 , 魏莹不足无情” 。
所以 , 首先要从气血入手 , 用四物汤、桂枝汤养血 , 以血调营、养生 , 用大剂量黄芪运行一气 , 补气活血 。
患者10多年前就开始感受寒湿之邪 , 病程长 , 久病与肾 , 久病不愈难免血瘀 。故独活、桑植用于祛风除湿 。桑寄生、牛膝、杜仲 。菟丝子、牛膝、鹿角霜、制川乌片等 。 , 滋补肝肾 , 强筋骨;
柴胡、白芍、五灵脂、蒲黄、屎壳郎等 。疏肝活血;车前子、茯苓化瘀利水 。全方具有祛风除湿、补益肝肾、化瘀通络的功效 。
——郭、苏 。[1]解建国教授治疗4种疑难病的经验[J] 。河南中医 , 2004 , (24)3:22 。
三、金起凤医案——木防己汤合当归四逆汤治疗结节性红斑 。
刘 , 女 , 54岁 , 1991年10月4日首次确诊 。
双腿反复红斑结节 , 疼痛4-5年 。
近一个月双腿结节又加重 , 肿胀疼痛明显 。下肢沉重 , 手脚冰凉 , 关节疼痛 , 因寒冷而加重 , 大便稀 。
体检:胫骨前两侧有70多个从桃仁到蚕豆的红色结节 , 表现为压痛 。舌淡 , 苔薄白 , 脉沉 。证为脾虚湿盛 , 寒湿倒灌 , 络阻血瘀 , 治法为健脾祛湿 , 温阳活血 , 通络散结 。
防己12g、白术12g、黄芪15g、茯苓皮20g、薏苡仁30g、干姜3g、当归10g、桂枝6g、附子10g、白芥子10g、丹参30g、鸡血藤30g、7剂 。
服药后结节减轻 , 手脚冰凉缓解 。从顶部取出薏苡仁和茯苓皮 , 加入20克和7剂山药 。大多数结节在治疗后消退 。从上方服用14剂后 , 双腿结节消失并恢复 。随访后无复发 。
注:结节性红斑与中医文献记载的“瓜藤纠缠”相似 , 多发生于前腿两侧 。病机为湿热下注 , 气血运行不畅 , 湿浊阻络 , 致络瘀阻 , 结节成团 。
此外 , 金老认为本病虽多为湿瘀型 , 但也有少部分为寒湿血瘀型 , 表现为下肢沉重、四肢发冷、舌淡、苔薄白或腻、脉沉迟或缓等症状 , 系脾阳不足 , 内生水湿 , 无温补之权 , 寒湿下流 , 络脉瘀阻所致 。故加附子、白芥子、桂枝 , 以散寒消肿止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