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穿孔几天内死亡 急性阑尾炎穿孔

急性阑尾炎穿孔(阑尾炎穿孔几天内死亡)
57岁的于海峰是镜月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的一名职务检察官 。在律师职业生涯中,获得过“五好检察官、省十佳办案能手”等多项荣誉 。在医院,他是检察业务的“顶梁柱”,是同事眼中的楷模 。临近退休年龄,他和年轻的检察官一样,开始办案时精力一如既往,甚至连自己的病都忘了 。
【阑尾炎穿孔几天内死亡 急性阑尾炎穿孔】熟悉于海峰的人都知道,他深深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热爱源于他血液中的红色基因 。他父亲解放前一直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受父母的熏陶和影响 。1988年10月,于海峰加入了期待已久的检察机关 。怀着维护法律权威、践行公平正义的初心和信念,先后在长春市检察院经侦大队、反贪局指导处、侦查处、镜月区检察院反渎局侦查处、预防局工作 。作为多个专案组组长,办理了“705”社保基金案等多起重要案件 。所承办的案件没有错漏 。
清正廉洁,兢兢业业,白干检察,勤政为民,是于海峰30年来的铮铮誓言 。他把满腔热血的青春和理想追求都投入到了自己热爱的检察工作中,惩恶扬善,主持正义,践行着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正义的追求 。
2004年3月,于海峰参与了一个重大项目 。在此期间,他突然患上了急性阑尾炎 。为了避免打破工作的连续性,保证办案组的进度,他没有马上请假,而是咬紧牙关,带着止痛药坚持去看守所提审,直到第二天早上疼痛难忍 。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为弥漫性腹膜炎伴急性阑尾炎穿孔,立即进手术室 。医生说,你再晚来两个小时,就抢救不过来了 。说起那天的情形,于海峰记忆犹新 。这种看似令人恐惧的经历并不是他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一次 。他说,选择了检察事业,就要忠诚于它 。我不面对危险 。“我也是心善,虽然死了九次也不后悔 。”
2018年,担任镜月区法院民事行政检察部副主任后,于海峰一直高度关注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资产和土地资源保护等工作、“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点和着力点放在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 。侦查线索70余条,发生前检察建议48条,行政公益诉讼案件1件,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2件 。都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成功地保护了国家财产和社会公共利益 。
2018年6月,某媒体刊发《垃圾成山,违建成片,这是某大学实验田的病》报道,曝光了某大学实验田外环境优美,田间地头垃圾成山,引起人们关注 。接到这一线索后,于海峰在副检察长朱红梅的带领下赶赴现场进行调查 。垃圾场位于生态街与环城公路交叉口东南角 。一万多平方米的场地东侧有两间彩钢房 。旁边堆着一堆堆的沙石,不时有运输车运过来 。在西面和南面,有看不见的沙砾 。城市街区的石灰水泥和渣土层层叠叠,堆积如山,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和笔直宽敞的高速公路极不协调 。好好的试验田怎么变成了满目疮痍的垃圾场?
为了了解真相,划清责任,尽快形成整改意见,经过认真调查,于海峰终于弄清楚了高校未能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一直疏于管理的症结所在 。随着城市开发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邻近的建设项目单位将渣土、砂石等建筑垃圾倾倒在这里的工地上,久而久之造成大面积污染,不仅侵占了土地,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而且阻碍了 。
随即,检察院向分别负责监督检查和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街道办事处和国土局发出诉前检察建议 。同时,为化解高校与街道因垃圾问题产生的对立情绪,消除垃圾清理资金不足等障碍和困扰,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会同检察长杨、副检察长协调管委会和街道负责人,提出帮助高校共同承担垃圾清理义务 。管委会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建议,街道办筹集了部分资金,帮助高校清理该区域的建筑垃圾,恢复了土地种植条件,最终妥善解决了长期存在的问题 。本案首次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固定现场证据,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 。这份检察建议获得了省法院首届评选“十佳检察建议”的荣誉 。
2018年4月,于海峰等民警在长宜公路19公里处发现一片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砖混建筑群,占用部分主次水源 。经查,这个地方在2017年6月的环境督查中被确定为违章建筑予以关闭拆除 。当时因为拆迁户要求管委会高额补偿,管委会找不到补偿依据,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一时间,大量拆除的建筑垃圾场填满了房屋地基,对周边和水库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此,他向镇人民政府等负有直接监管责任的职能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责令整改 。同时,会同杨检察长、副检察长多次与管委会领导进行沟通协调,督促环保局、镇政府、拆迁办、市容环卫等部门,从加快清运建筑垃圾、保护水源安全、防止污染源进入饮用水水体的大局出发,切实履行职责 。最后,在检察院和管委会的共同努力下,问题得到了迅速彻底的解决 。今天,过去的废墟是一片花的海洋 。
站在这花海中,于海峰如释重负地笑了 。

    推荐阅读